高效课堂进入我校已悄然一年,在一年的探索和实践中,在中国教师报的引领和县教育局“四环一体·全人课堂”教育思想的指导下,逐渐形成了一种有效的“134生命课堂”模式,从“学、展、评、验式教学法”发展到“三步六段教学法”(三步:课前、课中、课后);六段(课堂):设疑定标、依标自学、合作学习、精讲点拨、检测巩固、评价小结),使课堂基本实现“生命的狂欢,知识的超市”生命状态;基本实现让学生在校期间长身体、善学习、会生活的课堂。使课堂成为一个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利用学生和发展学生的“思绪场”“情感场”和“生活场”。
要使课堂改革成为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甚至是必要途径,高层引领是学校课改取得成功的前提,没有它,高效课堂就失去了理论依据;顶层设计是学校课改取得成功的关键,没有它,高效课堂将失去研究方向;坚强团队是学校课改取得成功的基础,没有它,高效课堂将变成单打独斗,一切这样的改革都是苍白无力的;全方位的机制构建是学校课改取得成功的核心,没有它,高效课堂改革会出现一时热或者忽冷忽热;教师主动是学校课改取得成功的保证,没有积极的改革,肯定会走上失败的路。
课堂改革不是追求一些固化的模式,而是改变教育教学理念和课堂教学范式,它是课堂教学改革登堂入室的阶梯,它要求走“临帖”到“破帖”,“入模”到“出模”到“建模”的路子,要使我校生命课堂与教学天衣无缝地嫁接在一起,必须坚持一些原则,结合个人语文课堂改革实践,个人认为高效课堂模式下,教师除了熟练地掌握课堂流程和搞好学科小组建设外,还应该遵循的原则有几下几点:
一、以“精讲点拨代讲授,实现平滑过渡”的原则
多年来,初中教育教学牢牢地吸附在中考上,没有谁敢冒着风险搞课改,一旦中考成绩下滑,你就百口莫辩,罪莫大焉,尽管现在实行了规范办学,但社会对中考的关注度依然未减,评价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往往看多少学生考上了思南中学。要对国家的未来负责,对学生的未来负责,就要进行教育教学改革;要使教育教学改革顺利进行,使学校稳步发展,就要保证中考升学率的提高。这二者看似是一对矛盾,实则不然,课改不但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还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升学率。
为了保证课改的稳妥推进,“以精讲点拨代讲授,实现平滑过渡”的原则,可以保证课改处于零风险状态,同时,这条原则也是课改推进的必然过程,符合课改的规律和学生能力增长的规律。以精讲点拨代讲授,实现平滑过渡,就是随着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教师逐渐地让出讲解的空间,由多讲到少讲,实现师生角色的渐进转变,实现课改的平稳推进,直至成功,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学习目标的达成不能打折扣,可以用一个公式来表示: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学习目标的达成。
二、坚持用教育教学效果衡量改革优劣的原则
课堂教学效果是衡量课堂优劣的标尺,效率高、效益好、效果佳的课堂就是好课堂,否则,就是差的课堂。课改的路子是否正确,课改是否成功,要坚持经常用“教育教学效果”这把标尺衡量一下,如果课堂效率不高,效益不好,效果不佳,那就要审视一下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要及时地调整教学思路,保证课改的正确方向。形式上无论怎样的像生命课堂,,但只要不高效,就绝对不是真正的生命课堂,学其皮毛,不把握精髓,对课改损害很大,对教学损害很大。课改不是作秀,其目的是追求实用价值,用教育教学效果这把标尺来检验课堂,是课改成功的重要保证。
三、坚持语文味推动改革的原则
课堂教学改革理念体现了各学科教学的共性,但它不排斥学科教学的个性,如果教师只会“依葫芦画葫芦”,不知根据学科特点进行变化,课改注定要失败。所以,语文教学在贯彻落实生命课堂教学理念的同时,要充分考虑学科的个性,即语文味,让生命课堂成为语文味的承载。语文教学必须重视读写听说,除了预习中的阅读写作外,课堂上的展示也要设计更多的阅读写作内容,尽量少地设计问题分析讲解的内容,因为语文是讲不会的,要教得会,学得会,必须让学生在阅读中感悟,在写作中提升,才能学好语文。
四、不同课型选择不同课堂环节的原则
生命课堂所要求的环节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要随着课型的变换而变化,而取舍。预习课不能等同于展示课;同是阅读课,记叙文教学就不能等同于说明文教学,现代散文教学也不能等同于文言散文教学;就是同一篇课文教学,第一课时与第二课时的环节设计也不会相同,第一课时会侧重于阅读和基础知识的检查,需要展示的东西就少,而第二课时可能探究的问题较多,那么,展示交流的时间就多……总之,各环节的时间分配和取舍,要依据课型来定,切不可一个面孔。
总之,课堂不在其形式活跃,而在其“精”而高效,“有效”课堂就是精品课堂。精品课堂有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有丰富的文化积淀和规范的教学秩序,有独特的教学风格和过硬的教育教学质量。学校必须坚持文化立校,走内涵发展的道路,让合朋溪的学子浸润在优质教育中,为学生的未来负责。实施生命课堂,就是为了把打造学校品牌,坚守“守璞合朋”的教学理念,把创建“河西教育的文化坐标,山村少年的精神家园”的农村教育名校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
参考文献:
[1]陆俭明.语文教学的定位问题[J].中学语文,2006(3).
[2]弋树戈.构建课堂教学模式的思考[J].语文教学通讯, 20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