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当前应试教育的形势下,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望较强,总会千方百计让孩子参加各种辅导班,因而挤占了学生的活动时间,加上担心参加各种训练后,精力受影响、怕孩子太累,因此许多家长、老师反对学生参加训练。面对这些情况,如何做到参训学生的文化学习与课余训练双赢?从一个基层学校的角度实践并解决此问题。
关键词:农村小学;课余训练;实效性;策略
学校体育工作中课余体育训练是一个相当重要的环节,也是体育课的延伸和拓展。 如何做好课余体育训练工作,打破课余体育训练工作中的“瓶颈”,是我们广大农村体育教师关注的热点话题,也值得我们广大基层体育工作者去深思、去寻找对策。
一、加强宣传与展示,给课余体育训练工作一个合适的情境氛围
“润物细无声。”在校园内我们通过墙报、讲座、文化长廊、广播台、升旗仪式、校体育艺术节等平台,利用图片展与讲座等来展现深刻的体育内涵,营造出一个浓厚的体育文化氛围。通过校园内的班级联赛、单项体育比赛、班际之间的友谊比赛等方式,提供给学生展示自我、彰显自我的舞台,使他们的激情得以绽放,让他们成为校园中的榜样与体育明星,从中体验到成功,感受到自身的价值。让更多的学生崇拜他们、效仿他们,从而参与到体育训练中,为学校课余体育训练提供条件。
二、加大奖励和表彰机制,给课余体育训练工作一个有效的成长空间
积极向学校申请各种奖惩措施,并形成学校规章制度,保障、提高参训学生和班主任的积极性。
1.同班级考核挂钩。设班级提供人才奖,设班级全面素质发展奖。只要班上的学生在县级赛事上获奖的就在班主任年终考核中加分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凡是在实际工作中,支持配合的给予奖金与荣誉刺激,使大家意识到学校的体育训练工作需要互相支持、配合,发挥学生的特长,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班级荣誉感。
2.加大对学生主体意识的激发。设校园健将之星,班级体育明星,凡是参加县级及以上比赛时,我们都会利用校园网络、升旗仪式等平台来加大宣传,并在表彰评选中优先考虑他们。同时向家长发去贺信,给学生发喜报与奖品。 同时知道1+1>2的道理,这也是提高班级学生学习效率的一种最有效的方法,同时体育优秀特长生可以推荐给好的学校。
三、积极协调和创造条件,给课余体育训练工作一个合适的运行环境
学校课余体育训练工作的有序开展,需要得到学校、班主任、任课教师、家长等各方面的大力支持。教练员要用积极的实际行动为课余训练工作创造好的运行环境。
1.取得校领导的支持。课余体育训练的正常开展离不开学校领导的鼎力支持。
把训练成果当作学校体艺“2+1”的精品项目向外展示,为学校赢得荣誉,用实际行动和成绩赢得学校领导的赞赏与支持。
2.赢得班主任、任课老师及家长的支持。教练员平时对参训学生一定要加强管理教育,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规范要求,教育他们自律、守纪,做积极向上的优秀学生,争做文明好学的学生,提高训练成绩和文化成绩,这样自然就赢得了班主任、任课老师、家长的支持。
四、科学细化训练流程,使课余体育训练科学化、系统化
训练质量是学校课余体育训练工作的核心,这就需要体育教师提高自己训练的科学性与有效性。因此我们平时应多充电,多请教别人,从而使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工作更上一个台阶,以赢得学校更大的支持。
1.正确的选材和科学系统的训练。“良好的选材意味着训练成功了一半”。体育教师要通过正确、科学地选材来选拔有一定发展潜力的学生。我们在训练时一定要结合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来科学、系统地进行,逐步提高,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训练效果。
2.按能力分组,带不同组别的学生,以便发挥人力资源的最大优势。我校是一所农村小学,师资配备较差,只有自己一名科班体育教师,其余是代课教师,而且年龄较大,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较差,业务素质可想而知。针对这一情况,我采取了让他们带体能组,,同时利用进修教研加强组内业务学习和培训,并给他们制订好具体的训练计划,教会他们常见的指导方法,以便保证训练的有效性与科学性。
3.科学合理安排课表,保障梯形队员的延续性和训练成绩的稳定性。在平时的工作中,通过安排代课与专职教师混合上一个班的体育课。一周有2节体育课是由代课教师上,而余下的则由专职体育教师上,这样不仅能保证选材的广泛性,同时也可以降低训练的难度,使有基础的或是有能力的队员在体育课中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综上所述,学校课余体育训练工作有效并能正常健康地开展下去,我们必须要解决好以上几个问题,只要从实际出发,多换位思考,消除家长的忧虑,科学高效地训练,关注学生的成长,做学生的知心人,我相信我们每个学校都能开展好课余体育工作,从而为中国输送体育后备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