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中取得了突破性成效。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相融合后,改变了学生的教学方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破了教学的难点,发挥了传统教学中所不具备的教学优势。现代信息技术为小学数学教学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是使小学生努力学习的重要工具。针对现代信息技术、小学数学教学有效融合的策略展开论述。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数学;融合
小学数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的起步阶段,所以对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学习能力的培养非常关键。在现代小学数学教育中,数学教师的教职工作应该以引导和启发为主,引领小学生探索不同的解题思路和分析思维。这需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相融合,从而实现教学活性化、多媒体化。应用信息技术还能帮助广大小学数学教师摒弃“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陈旧教学模式;开发新的教学资源,创造新的课堂教学方式;进而开阔学生的视野,改变学生的思维,创造愉快的学习氛围,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造力,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是架在学生与课本之间的一座桥梁。本文,笔者结合实际教学经验,归纳日常教学中的一些案例,对数学课堂教学资源开发、利用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并进一步提出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有效融合的教学策略。
由于一些数学教师为了让小学生能形成稳定的数学解题思路,在教学引导方式上总是过于保守,仅仅将最常规的思考方法教授给学生,却没有从不同层面引导学生对多元性的解题策略进行探究,导致小学生对解题思路缺乏创新,对这门学科不感兴趣。为改变这种情况,建议小学数学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解决这些问题,充分发挥信息化技术的优势,使得小学数学教学课堂变得有趣、形象、生动。以下是有关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融合策略。
一、运用多媒体演示抽象的数学知识动态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将抽象的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演示出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形成的规律,提升教学效果。例如,教师在讲到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这章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把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每一个棱、面、顶点加以闪动突出,让学生清楚地掌握正方体和长方体每一个部分的名称,然后进行简单探讨,通过自主探索来掌握长方体与正方体有几个棱、几个面、几个顶点等知识。最后,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验证,这样有助于帮助学生熟练掌握所学知识。
二、应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好地学习与理解知识点。例如,在讲到五年级下册“方程”这个单元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设计一些鼓励学生的话语、笑脸,然后对学生提问:若现在有仙贝和雪饼两种饼干,总共12块,分别装在独立的包装中。雪饼是两块装成一小袋,仙贝是三块装成一小袋,一共有6袋饼干,那么两种饼干各为几袋?学生就可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回答,假如回答错误,多媒体屏幕上就会显示“再接再厉”的鼓励话语,当学生回答正确,多媒体屏幕上就会显示“你真棒、笑脸”等鼓励,这样不但使学生的学生氛围变得浓厚,还增强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供直观数学教学
因为数学公式过于枯燥,大多好动爱玩的小学生对数学这门学科根本提不起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注重调动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觉得学习数学是一件快乐的事。数学虽然是一门抽象的学科,但可以通过文字、图像等表现形式将数学形象、生动地表示出来。现代信息技术多媒体教学设备集合了图像、声音、文字等于一身,能把数学概念、公式和实验过程直接展现在学生面前,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调动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建立一种喜爱数学的有利氛围。例如,教师在讲授“数一数”这一单元时,可以用投影仪投放一些花朵图片,通过增加花朵数量来引导学生学习数数;讲到“认识分数”这个单元时,教师可以放一个披萨被平均切开几份的图片,形象、直观地把“分数”概念转化为图形,便于学生接受吸收这个知识点。
综上所述,现代信息技术对小学数学教学具有强大的教学优势,现代信息技术是改变教学方式,优化教学结构,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手段。在上文中,笔者通过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并将理论层次的研究与实践相结合进行探讨,使小学生解答题目的思路逐渐走向多样化,提升小学生做题的速率与熟练度,形成独立的数学思维模式。这说明只有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教学课程适度融合,才能有效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课堂质量,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林艳清.浅议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融合策略[J].吉林教育,2016,33(11):123.
[2]仲敏.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的有效策略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6,4(23):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