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论文中心 >

极限的概念教学设计

2017-05-19  |  点击:  |  栏目:论文中心

  [摘 要] 作为高等数学的运算工具之一,极限概念非常重要。极限不仅是许多数学概念的基础,而且对于了解微积分思想精髓和发展高等数学思维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概念教学和演绎证明原则下对极限进行了教学设计:通过直观的方式和严格的演绎证明帮助学生熟悉、理解定义并学会运用形式化的语言描述定义,进一步解决了学生对抽象的语言难以理解的难题。
  [关 键 词] 极限;概念教学;演绎证明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01-0166-02
  一、引言
  极限的教学困难主要缘于其丰富的概念表述、多样且复杂的记号及学生的种种认知冲突。大一学生对极限的抽象语言描述难以理解,尤其是ε任意性,N与ε的关系。另外,个别学生在高中极限知识的基础上擅长极限的运算,但对于极限的定义、极限的证明并没有真正掌握。
  基于极限概念具有的历史相似性,本文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采用的是借鉴极限发展史并以最直观方式展示极限,进而帮助学生理解透彻极限定义。而在利用极限定义证明数学任务时,学生不断反思概念从而实现了从本质上理解极限概念的目的。
  二、极限的“概念教学”
  (一)借用图像分辨率、像素例子直观地引出极限
  分辨率与极限
  简单地说,一幅图像分成100个小格子时,画面清晰度不高,分成1000个格子后会逐渐变得清晰。即随着分成格子数量增加,图像会越来越向真实的图像逼近,如上图所示。这个例子非常接近极限的概念表述:ε取到足够小的正数时,眼睛是分辨不出来的,如果再提高精度,要提高ε,就要把格子割小。这个格子数就类似于概念中的正整数N,而图像变得越来越清晰,则类似于数列趋向某一固定值(极限值)。借助此例,学生会从直观上更好地理解概念描述中“越来越接近”和“ε与N”之间的关系。
  (二)引用经典事例,用描述性的语言和数值、图像等多种表象介绍极限概念
  例如,古代数学家刘徽割圆术利用的即为极限的思想——通过求解圆内接正多边形的面积近似替代圆面积。除此之外,庄子的关于“截丈问题”的一段名言,“一尺之棰,日截其半,万世不竭”,也体现了极限的思想。极限概念最关键的是如何用严格的数学语言描述an与a无限接近,即两者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小。刻画距离可以用绝对值,无限接近怎么表示?首先用具体的数字列举,如0.1,0.01,0.001,虽然这些数字可以表示距離很小,但是总有比之更小的数字无法一一描述出来,故能列举出来任意小的数字也不能表示无限接近的含义。因此定义中用ε来代替任意小的正数。n趋向于无穷大时实现了an与a无限接近的过程。如果一个数列的极限是a,则对任意小的ε,都能找到一个N,使得N后面的项距离都小于ε,如ε取0.1可能是10项以后满足,ε取0.01可能是100项以后满足……(可结合数轴演示过程)。如果求出的n是4.5,则取N=4,那么第4项后面的所有项的值都会落在区间(a-ε,a+ε)。再比如,函数极限的具体概念中,可以通过不同的表征方式描述求极限■(x+1),■■的过程,并分析异同点。
  (三)介绍ε-N语言的由来以及引入该语言的意义
  下面给出具体的教学过程:
  问题1:怎样用严格的数学语言刻画无限接近?
  200多年前,数学家首次提出了ε-N语言,采用严苛的数学符号用来表示极限过程。给出一个数学符号ε来表示任意小的数;而对于an和a的距离,我们可以用绝对值即an-a的绝对值(学生讨论)。an无限地接近于a怎么表示,也就是怎么说明这个距离无限小,可结合上述分析共同描述,怎么描述无限小?(引导学生思考)学生会很快回答:两者距离比任意小的正数都小就表示无限小。就是对任意小的正数ε,都有an-a的绝对值小于ε,那么就无限接近了。
  问题2:极限要求满足什么过程下的无限接近?从第一项开始无限接近,还是其中某一项都可以?
  数列任意项的下标n是正的,并且考虑n无限增大,n到正无穷表示无限增大的过程。n趋向于正无穷,什么意思呢?对于a和任意小的一个正数ε,旁边有个邻域,如果对于任意小ε的都能找到一个N,使得n>N时,就是在N右边这些项都落在这个小区间里,就表示无限接近。而且无论此区间多小,都能找到一个界,使得后面的项都落在这个区间里,这就是无限接近的概念。
  课堂中询问引入ε-N语言的意义和作用时,学生往往回答的是此语言具有简洁、通用、严谨等优点。
  下面通过极限的发展史来向学生讲述ε-N语言带来的巨大进步。首先通过介绍历史上的第二次数学危机——无穷小危机,柯西和威尔斯特拉斯指出了在数学发展中引入ε-N的必要性[1]。接着教师可以说明:“现代的高等数学对极限的ε-N语言产生了更新的认识,此语言用逻辑判断这一静态过程替换原来难以描述的无限动态过程。用一个希腊字母ε替代任意小的数,解决了不能列举所有数字的难题,用不等式n>N代替无穷步。”
  三、极限的“证明构造”
  极限教学要求学生要从单纯意义上了解概念及其逻辑过程,上升到明白如何进行以及为什么那么进行,即需要真正意义上的演绎证明[2]。下面用数列极限证明这一教学任务来探讨并引导学生学会如何用定义构造证明。
  数列极限的严格定义:设xn为一数列,如果存在常数a,,对于任意给定的正数ε,不论它多么小,总存在正整数N,使得当n>N成立时,不等式xn-a

相关文章:
  • 1 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语文教学的路径探究及思考
  • 2 基于CiteSpace的国际中文教师文献综述可视化研究
  • 3 新时期职业本科院校音乐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路径分析
  • 4 医药院校药物化学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与实施
  • 5 高校军事理论课程互动研讨式教学模式探析
  • 6 装备维修保养技能训练课程教学设计探析
  • 7 制药工程工艺设计实验模拟车间型教学探究
  • 8 产教融合视域下卫星导航定位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 9 应用型本科商科专业教材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 10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课程案例库建设及案例式教学的探索应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