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论文中心 >

核心贯通、能力协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构建

2017-06-30  |  点击:  |  栏目:论文中心

  (娄底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娄底 417000)
  [摘 要] 针对中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体系中存在的课程开设重复与断档、课程内容重叠与脱节等问题,以“核心贯通、能力协同”的一体化课程衔接整体思路,通过找准中高职就业岗位层级,分析中高职职业能力递进关系,厘清中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基于工作过程,构建“模块对接、递进交互”衔接课程体系。
  [关 键 词] 贯通;协同;课程体系;中高职衔接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06-0028-02
  中高职衔接是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头戏,从形式上的衔接到实质性的衔接,表明职业教育更重视内涵提升,但是需要解决机制的桎梏、观念的障碍甚至是利益的纠葛等诸多问题。课程衔接是中高职衔接的核心内容和最终落脚点,中高职课程应当是相互承接、相互分工以及以不重复为最佳状态的[1]。在湖南省教育厅的统筹指导下,娄底职院与本地区中职学校开展了“2+3”模式的中高职衔接试点,本文试图以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为个案,从剖析中高职课程重叠与断层的现象入手,理清衔接的整体思路,探寻课程体系构建的实践路径,希望能为解决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这一关键问题提供理论和实践借鉴。
  一、中高职课程衔接存在的现实问题分析:重叠与脱节
  (一)课程设置断层与重叠
  中职和高职同属于职业教育的两个层次,,中高职衔接是建立在中职学校与高职院校相同专业或相近专业的基础上的,其课程体系应有上下延伸、左右延展的关系,但现实中却存在课程设置重叠与断层的现象。在机电专业课程设置中,大体可以分为文化基础课、专业技术课、实习实训课,我们可以比对研究。现在的中职文化课主要开设语文、数学、外语、德育,一些物理、化学、生物等通识课程很少开设了,说明对人的全面发展不够重视,片面追求就业,忽视了可持续发展,很多升到高职的中专学生出现跟不上班的现象。在专业技术课程中,中职主要开设了机械制造技术、机械基础、机械制图、电子电工技术等课程,到了高职还是开设机械制造技术、机械制图、电子电工技术、机械设计基础等课程,从名称上来看出现大量的重复,只是深度方面有不同要求。这些实习实训课程中,中职和高职仍然存在专业不对口、管理不到位等“放羊现象”。
  (二)课程教学重复
  中高职课程设置重叠,重叠说明这是专业核心课,问题在于两个阶段教学内容相差不远,似乎只有侧重点不同,而且这方面取決于执教教师的主观意愿,缺少统一的指导文件,没有统一的统筹规划与管理。我们项目组通过相互交叉听课讨论,发现例如机械制造技术课程在内的几门主干课程存在以下两个重复的
  问题。
  1.教材章节内容重叠
  通过比对曾经上课的教材,我们发现,编排内容高度雷同,主要章节体例甚至案例、习题都一模一样,强迫学生重复学习相同内容,学生自然学习兴趣低,造成教育资源浪费,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不利于产业要求的教育供给升级。
  2.教学模式雷同
  中高职不少教师仍然运用“课程+课堂”的传统模式,讲授是不可动摇的教学方法,照本宣科、按部就班,课堂缺乏活力,缺乏对好奇心的刺激,缺乏对创造力的激发,学生对理论知识缺乏深刻体会,听起来云里雾里,实践操作毫无章法。这种雷同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没有区分对待不同年龄、不同心理智力发展的中职生,使刚刚从应试教育环境下走出来的中职学生陷入了更严重的厌学状态,极大地制约了高职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不利于职业理想、职业精神的养成。
  二、构建中高职一体化课程衔接的整体思路:核心贯通、能力协同
  从中高职课程设置重叠、教学内容重复的现象来看,主要是由于“各自为政”,缺乏有效沟通连接,培养目标层级不明确,体制机制不畅等原因;也存在没有发现、挖掘和充分利用中职学生的优势的问题,其实他们在动手技能方面训练得较早,对专业知识有较好的感性认识,关键在于进入高职后如何因势利导进行课程教学。
  这就需要很好的设计理念来统筹中高职课程体系,要以现代职业教育理念整体而系统地开发中高职一体化课程,合理分配公共基础课程与专业技术技能课程之间的比重,搭建从中职专业技能到高职专业技术、技能培养的上升阶梯,确保课程设置既遵循人的学习规律又符合人的职业能力成长规律,体现中高职内在的连续性和层级性。
  要体现“核心贯通、能力协同”:在专业核心能力上上下贯通、一脉相承。中职课程重基础,强应用,要给学生建立初步的专业认知和职业概念,注重专项的职业技能训练,夯实操作性的能力基础;高职课程重实践,强创新,通过真实的或模拟的工作场景,采用综合的项目化教学模式,交替使用诸如启发式、逆流式的教学方法,培养职业综合能力,在问题情境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三、构建中高职课程衔接体系实践路径:模块对接、递进
  交互
  中高职衔接职业能力课程内容的开发,要按照职业课程开发的一般规律和技术,通过分析各自的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职业核心能力,构建统一的大专业课程框架,再转化成具体课程的教学设计。在具体实施层面,可以按照教学设计分层递进、教学组织梯度推进、教学内容编排由简到繁的总体思路,构建中高职衔接的机电一体化专业能力递进课程体系。
  (一)深入调研,找准就业岗位,厘清中高职两阶段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
  以机电一体化为例,中职培养目标应主要针对机电设备操作、机电设备装调的通识知识与基本技能学习,培养学生职业基本素质与职业技能。高职主要培养能够从事机电设备安装调试、故障诊断与检修、技术改造和管理等生产一线工作,具有较强创新意识、实践动手能力的机电类技术技能人才。两者相关、相递进的关系,见上图中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规格递进、延伸关系。
 

相关文章:
  • 1 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语文教学的路径探究及思考
  • 2 基于CiteSpace的国际中文教师文献综述可视化研究
  • 3 新时期职业本科院校音乐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路径分析
  • 4 医药院校药物化学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与实施
  • 5 高校军事理论课程互动研讨式教学模式探析
  • 6 装备维修保养技能训练课程教学设计探析
  • 7 制药工程工艺设计实验模拟车间型教学探究
  • 8 产教融合视域下卫星导航定位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 9 应用型本科商科专业教材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 10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课程案例库建设及案例式教学的探索应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