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论文中心 >

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探析贫困高职生幸福感的提升

2017-07-03  |  点击:  |  栏目:论文中心

  (重庆工商职业学院,重庆 401520)
  [摘 要] 教育最根本的事情是关注学生、关爱学生。贫困高职生是高校中的一类特殊的群体,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主要从贫困生幸福感低的原因以及有效的解决措施两个方面来谈一谈以思政教育来探析贫困高职生幸福感的提升。
  [关 键 词] 思政教育;贫困高职生;幸福感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06-0174-01
  贫困生一直以来都是高校教育中格外关注的一个群体,无论是国家还是学校,都想方设法地在学习和生活上帮助他们。贫困生因为家庭条件的原因,或多或少会产生严重的自卑心理。甚至有的学生为了能够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而做出不良的举动。对于贫困生而言,物质上的补助是必需的,而精神上的补助才是至关重要的。之前也有前辈们讨论过这个相关的话题,但大多数比较注重外在环境的创造以及物质条件的补给。本文将主要从贫困生幸福感低的原因以及有效解决措施两个方面来谈一谈从思想政治教育来探析贫困高职生幸福感的提升。
  一、贫困高职生幸福感低的原因
  首先,在高校中,贫困生幸福感低的主要原因是经济条件受到限制。一般贫困生的生活费仅够平时的基础开销,甚至有的满足不了基本开支。其次是因为贫困生容易产生自卑、嫉妒、胆怯等心理,与周围其他学生的相处并不愉快。最后,因为周围的生活环境对他们的影响,例如有的教师和学生会用异样的眼光对待贫困生。
  二、提升贫困高职生幸福感的措施
  (一)加大教育补助,完善补助体系
  要提升贫困高职生的幸福感,一方面国家和学校要加大对教育补助,尽可能多地帮助到真正需要帮助的学生和家庭。教育是国家之本,,重视人才的培养,才能够促进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加大对贫困生的补助,既可以在源头上解决学生所面临的问题,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学生心理上的精神负担。另一方面要不断完善教育补助体系。近几年,网络上不断曝光高校贫困生补助的不良信息,不公平、不公正的事件时有发生。学校应该高度重视这类事件,严格按照具体的规章制度来实行,切实保护好贫困生的利益。还应该适当教会学生如何充分利用补助,有的学生一拿到补助就开始乱花钱,丝毫不体谅父母的辛苦,一心只求自己一人的开心。对于浪费、不珍惜补助的学生,学校应该实施一定的惩罚措施。
  (二)引导学生学会接纳,心怀善良
  一方面,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学会坦然面对贫穷的生活,不卑不亢,认真地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物质上贫穷并不是一种错误,只是目前存在的一种生活状态。有的学生总是会因为贫穷而自卑,不敢与同学老师进行交流,总是独来独往,把自己封闭在小世界里。学会接纳贫穷确实需要巨大的勇气,但该面对的现实还是要学会面对。每个人都有优劣之处,应该让学生正确地对待自己,以积极向上的态度面对生活。另一方面,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心怀善良,学会爱自己、爱他人。有的学生羡慕甚至嫉妒物质条件优越的同学,进而做出一些过激的行为。教师也应该教会其他学生学会接纳贫困生,不要用异样的眼光和恶劣的语言对待他们,与人为善,与己方便。学生之间互相帮助、互相关心,创造出良好和谐的校园环境。
  (三)帮助学生转移注意力,不断提高自我
  面对生活的贫乏,有的学生选择发愤图强,而有的学生选择走“旁门左道”。教师一方面应该帮助学生学会转移注意力,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能力。世上还有很多珍贵的东西是物质换不来的,学生应该把自己的注意力主要放在学习和提高自己的能力上。让自己拥有健康的体魄、坚强的意志、乐观的态度,一个人要活得精彩、活得漂亮,并不仅仅是依靠物质,能做的、能做好的事情还有很多,不能因为眼前的苟且而放弃远方。另外,“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应该,适当教会学生如何在提高自己能力的同时不断改善生活条件。有的学生勤工俭学,从事各种各类的兼职;而有的学生坚持学习某一类能力,珍惜自己的时间与机会。教师应该适当引导学生兼顾好本职学习与兼职,不能因为眼前的蝇头小利而忽略自己未来的发展。
  综上所述,分析贫困高职生幸福感比较低的主要原因,首先是因为被实际的物质生活条件限制;其次是因为贫穷而产生一些不良的心理情节,经常容易从不好的角度考虑问题;最后是因为外在的生活环境多多少少会影响到他们的成长。为了能够帮助贫困高职生提升幸福感,首先,应该加大对贫困生的教育补助,同时也应该不断完善补助体系,做到公平公正。其次,教师应该引导贫困生正确地对待自己,学会接纳生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学会感恩,用一颗友爱的心对待身边的人。最后,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学会转移注意力,努力学习,不断吸取正能量,逐渐提高自己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孙颖.思想政治教育柔性化与大学生心理幸福感[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2]刘玉萍.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理論与实践[M].福建:厦门大学出版社,2014.
  [3]曾骊.爱的教育:高职生先进典型成长的思考[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作者简介:彭杨(1989—),女,汉族,重庆人,就职于重庆工商职业学院,助教,法学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相关文章:
  • 1 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语文教学的路径探究及思考
  • 2 基于CiteSpace的国际中文教师文献综述可视化研究
  • 3 新时期职业本科院校音乐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路径分析
  • 4 医药院校药物化学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与实施
  • 5 高校军事理论课程互动研讨式教学模式探析
  • 6 装备维修保养技能训练课程教学设计探析
  • 7 制药工程工艺设计实验模拟车间型教学探究
  • 8 产教融合视域下卫星导航定位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 9 应用型本科商科专业教材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 10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课程案例库建设及案例式教学的探索应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