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论文中心 >

批评学生的几点思考

2017-07-03  |  点击:  |  栏目:论文中心

  (广东省英德市职业技术学校,,广东 英德 513000)
  [摘 要] 和表扬相对,批评是教育不可缺少的一种方式,但如何批评却是一门艺术。根据自身的经验,结合教学中出现的例子,从因人批评、因事批评和换位思考批评三个方面来谈,以期在实践中达到既批评了学生,又实现批评目的的效果。
  [关 键 词] 批评艺术;因人批评;因事批评;换位思考批评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06-0175-01
  批评是教育不可缺少的手段,没有批评的教育是不完整的,和表扬一样,如果批评得当,对学生的行为都会产生积极的作用,是一种良好的教育方法。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但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批评比起赞扬来,对学生心理的刺激更大。特别是对于身心和思想都尚未成熟的学生,受到老师批评毕竟是件难堪和苦恼的事。可是如果在苦药和逆言上加点“糖衣”,学生面对它可能就会不一样。因此,教师尤其要讲究批评的艺术,教师成功地掌握和运用好批评的艺术,就能使批评学生的忠言由“逆耳”变得“顺耳”,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批评效果。经过一个学期的磨炼,在不断的总结下,我对批评学生有几点思考。
  一、因人批评
  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批评方式。不同的学生对批评的反应是不同的。教师批评学生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学生的特点,有的学生吃软不吃硬,有的学生吃硬不吃软,所以教师平时要多观察学生,了解学生的特点。例如,比较迟钝的学生通常对表扬反应得较积极;而对于比较优秀的学生来说,斥责则比较有效。从气质差异来说,胆汁质的学生坦白直率、不居小节、易怒易躁、感受性差,教育时宜用有说服力的严肃批评的方法,做到既促动他们的思想,又不轻易激怒他们;抑郁质的学生情绪体验深沉、多愁善感、行为孤僻,批评时应当尽量温和,避免在公开场合指责他们,以免伤害其自尊。两性之间也有轻微的差别,男孩易受斥责的影响,而颂扬对女孩的作用更大。此外,学习者过去受批评的历史、学习者的自我概念是否自卑、是否有安全感等都会影响他们对批评所持的态度,从而影响批评的效果。因此,对不同的学生应采用不同的方式,批评的实施应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
  二、因事批评
  学生是活生生的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和意识并处于一定的社会环境和人际关系中。所以,对学生及其错误的感知要比对物的感知复杂得多。这就要求教师了解学生的身心特点,加强观察、分析和判断能力的培养。教师在批评学生之前,不要急于作出判断,要对学生及其所犯的错误进行全面、客觀的分析。
  因事批评就是指教师在学生犯错误时,批评学生要就事论事,不要把学生的人格或者家庭牵涉进去。这是一种对事不对人的批评。俗话说:“箭伤肉体,话伤心灵。”教师在批评教育学生时,要处处从爱护学生出发,最大限度地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把严格要求与尊重人格结合起来,注意批评的场合,寻找批评的最佳方式,个别的问题可单独谈心沟通,尽量不当众点名批评训斥。如非说不可,最好是“只谈事,不对人”,不搞人身攻击。这样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学生的自尊,又达到了集体受教育的目的。
  教师如果处处揭发学生的老底,例如“你以前做了……”“你上次……,我还没和你算账”,将学生以前犯的错误累加起来,数罪并罚,或者以一个权威者的姿态用挖苦、讽刺等侮辱学生人格的办法来批评学生,如“你真的笨死了”,那么,很快就会激起学生的逆反心理或自暴自弃的心理,从而使学生拒绝接受批评教育,屡犯不改,形成恶性循环。而且,教师这样批评学生有损自己的形象,严重的会使全班学生反感。
  三、换位思考批评
  孔子说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就是要告诫我们遇事要换位思考,将心比心,在某种程度上,这也是教育的精髓。教育应该以人为本,要教育好学生,就必须了解学生,不仅要了解学生的普遍性特点,还要了解学生的个性和家庭情况,尽量全面客观地了解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上考虑问题,然后才能决定用什么样的方式去教育他,引导他,使他改正错误。换位思考,不仅是一种思维方式,更是为人师表的一种人生境界。对于学生,教师如果能换位思考,师生间就可以多一些了解,少一些误解;多一些理智,少一些盲目;多一些关爱,少一些摩擦;多一些鼓励,少一些责备……
  教师批评是一种教育手段,是一门艺术,真正富有艺术的批评,它应该会使学生产生既酸又甜的心理感受,能促使学生幡然醒悟,达到教育的目的。但需要注意的是,教师批评的艺术不是在短时间内即可提升,它需要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不断尝试、不断反思、不断总结。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使命,提高批评艺术,对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顺利完成教学的各项任务和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燕,顾明远.让学生主动说心里话:名师最有效的沟通艺术[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5(12).
  [2]马文舜.批评学生应该讲究方法[J].青海教育,2005(4):16.
  [3]顾虞华.表扬与批评的心理学思考[J].南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4):108-109.
  [4]杨源.批评:一种不可缺少的教育手段[J].现代企业教育,2008(10):171-172.
 

相关文章:
  • 1 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语文教学的路径探究及思考
  • 2 基于CiteSpace的国际中文教师文献综述可视化研究
  • 3 新时期职业本科院校音乐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路径分析
  • 4 医药院校药物化学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与实施
  • 5 高校军事理论课程互动研讨式教学模式探析
  • 6 装备维修保养技能训练课程教学设计探析
  • 7 制药工程工艺设计实验模拟车间型教学探究
  • 8 产教融合视域下卫星导航定位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 9 应用型本科商科专业教材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 10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课程案例库建设及案例式教学的探索应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