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现在国家、学生家长都比较重视学生的体能发展,体育教育是学生体能发展的一个强有力支撑。体育课程是从幼儿园到大学每一个学习阶段的必修课,对于中职学生也不例外,虽然教师也在积极地改善自己的教学方法,但是学生的兴趣却不够高,有的学生为了应付体育课甚至装病也不爱参加体育活动,其实造成这一局面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学生对体育课没有兴趣,那么如何能让中职学生爱上体育课,并对它产生浓厚的兴趣就是广大体育教师应该探究的问题。
[关 键 词] 中职体育;学习兴趣;探究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08-0095-01
一、中职学生体育学习现状
笔者看到现在许多中职学生上体育课的积极性不高,体育课时不跟着老师的思路,有的学生甚至为了逃脱体育课体能考核而装病不参加,产生这些现象的根本原因值得我们深思。
(一)教师教学模式兴趣感不强
无论哪一学科的教学,教师的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学习兴趣都是有着很大影响的,体育课本身是完全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的,中职学生在学习压力下,体育课足以让他们放松心情,但是教师的教学模式局限性太强,所以学生的学习兴趣就降低了。以体育课前准备活动为例,现在的体育教师还是沿用传统的课前准备活动,中职学生在低年级时已经做过无数次了,体育课的第一环节学生就失去了兴趣,还如何让学生用较高的热情应对接下来的体育课呢。与此同时,还有一些中职教师的教学经验不够丰富,培训机会过少,所以在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方法较少,完全按照教学目标进行讲解,学生几乎对体育没有兴趣。
(二)学生、教师对体育课不重视
曾经看到过几次这种情况,一些其他学科的教师由于课程太多没有讲解完就会和体育老师商量,占用体育课讲课,这样的情况本身是源于体育教师对体育课的不重视。如果体育教师自己都对这门学科不重视又怎么会让中职学生对这门学科产生兴趣呢?中职学生面对应试的压力大都还是在考试的学科上更下功夫,所以学生在心中就存有这样的观念,无论我的体育成绩怎么样都不会影响我的考试成绩,还不如偷懒不参加。由于教师和学生存在这种思想,导致中职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缺失。
(三)体育器材多样化缺失
学校往往更重视学生的考试科目,将大量的财力都放在了考试科目材料的购买上,体育测试的器材很简单,几样就足够了,平时的体育课也不需要太多的器材,因此学校的体育器材都过于陈旧,样式也比较少,有时即使体育教师想用一些新颖的运动器材将课堂的气氛带动起来也是有心无力,这样就会导致学生对体育课更加失去兴趣。
(四)体育课考核标准不规范
体育学科不似其他学科有严格的考核标准,一般内容都比较简单,学生不用耗费精力也能完成体育考核,所以中职学生会认为我完全可以不用学习这门学科也能完成考试,因此兴趣几乎不会放在体育学习上。
二、增强中职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方法
(一)教师、学生思想的转变
要想让中职学生对体育学习感兴趣,首先就要转变教师和学生的观点,体育教师要将心中的不重视摒弃,多按照中职学生的发展特点设计有趣的体能课,让学生在课堂中感受到体育课的魅力,教师也可以在课前和学生一起研究,了解学生对哪些体育项目较为喜爱,从而进行课程的开展,或者请学生设计体育课的内容,这样可以使学生愿意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中职学生的竞争意识较强,教师还可以多设计一些简单的比赛让学生在竞争中得到锻炼,慢慢的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就会有所提高。
(二)学校重视体育器材的更新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体育教师也正是如此,体育教师有时很想用新颖的器材来带动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但是一般中职学校对文化课的重视度较高,对体育器材的投入较少,很少有新的体育器材,因此要想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学校就要重视起来。多投入一些资金购买一些新颖的体育器材,为学生创建良好的体育环境,也可以和友好学校进行体育资源的共享,实现体育器材的多样化,提升学生的体育兴趣。
(三)完善体育学科考核机制
完善体育课程的考核机制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开始重视体育这一科目,在日常的体育课上自觉主动地加强体育锻炼,进而达到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教学目的。可以在学生日常训练的过程中加设一些硬性的考核指标,让老师按这些指标来给学生安排每一堂课的训练内容,而且老师在安排训练内容的时候要考虑到体育训练的趣味性,可以采用游戏教学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这样就可以减少学生上课偷懒的现象,让学生在日常的學习过程中形成体育锻炼的意识,大大提升体育课堂的教学效率。
作为教育者应该明白现代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已经不仅仅是对于文化知识的需求,,需要的是全面发展的人才。所以中职体育教师要注意教学模式的改善,学校也应重视学生的体育教育,只有教育者的共同努力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学生对于体育学习的态度,提升兴趣,才更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逸钧.教师在运用体育教学模式中容易产生的误区及对策[J].运动,2016(8).
[2]于加芬.关于在体育教学中发展学生个性的论述[J].中外企业家,20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