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平凉信息工程学校,甘肃 平凉 744000)
[摘 要]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德育主题教育占据了重要的地位。针对中职学校的特殊性,探讨如何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开展德育主题教育。
[关 键 词] 中职学校;语文教学;德育;教育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14-0018-01
语文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带领他们认识自我、社会以及人生。作为教学活动中的一门基础课程,语文教学对于培养中职学校学生的思想品德、提高他们的综合文化素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主题教育,能够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让学生接受优秀文化的灌输,同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爱国主义思想。所以语文教学要以教书育人为本,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渗透一定的德育主题教育。
一、为什么要在中职学校语文教学中开展德育主题教育
很多进入中职学校学习的学生,中考成绩不理想,文化课基础相对薄弱,受家庭的壓力等因素的影响,这些学生相对敏感,本身就承载着更大的压力。而中职学校主要是为他们以后就业提供技术保障,培养的是综合型的技能人才,学生往往重视技能的学习,而忽略了文化基础课。这些学生经过三年的学习,之后就会走向社会,无论从事何种岗位,他都需要拥有崇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所以,在学生走进社会之前,进行德育主题教育非常有必要。
二、如何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主题教育
(一)从教材入手,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主题教育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材里本身就有非常丰富的德育主题文章,通过它可以有效地进行德育主题的渗透。所以,这就要求中职学校的语文教师在备课初期,就应该深刻地掌握课文内容,通过对课文的写作背景、主题、情感、人物形象、情境设置、作者经历等方面的了解,将德育主题融合其中,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中,潜移默化地提高品德修养。对中职院校的语文教学而言,教师对一篇精彩的课文的引述,可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所以面对新的课程,中职院校的语文教师要采取新颖有效的方法,将德育主题深入其中,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这样一来,不仅能使整堂课的氛围良好,学生对课本知识的学习也相对顺利,还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
(二)从语文实践活动中入手,渗透德育主题教育
在语文能力的培养中,口语表达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口语表达水平如何,对中等职业院校学生的未来生存和发展起着直接的影响。所以中职院校的语文教师应当对此提高重视程度,时常找一些热点敏感问题,在课堂上带领学生一起进行讨论,在口语表达中,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举例来说,可以时常举办一些诸如辩论赛、座谈会、演讲比赛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选择有教育意义的课题,促进学生表达他们的真情实感,比如选择“诚信”这一主题,通过辩论赛、座谈会、演讲等,学生可以深入了了解到诚信的重要性,也可以督促他们从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就要培养诚信的习惯,从而在语文教学中达到进行德育主题教育的目的。
三、在中职学校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主题教育的经典案例
在语文教学之中,教材承担着很好的德育主题教育素材的责任,下面就通过几项经典的案例,来引导老师如何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通过教材渗透德育主题教育。
莫泊桑的短篇小说《项链》,文中出现了这样的一句话:“极细小的一件事,可以败坏你,也可以成全你。”对于这句话,语文教师可以联系实际,比如说对于中职学校的学生比较关心的就业问题,教师可以给学生举例讲述,面试者在面试的时候,因为无意间捡起了办公室地上的一团垃圾,而意外获得了工作机会,由此来告诉学生,虽然一件偶然成功的事情看似是幸运,但是其实偶然的背后是必然。教育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要总是抱着侥幸的心理,唯有努力刻苦学习,才能提高文化课成绩,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走向社会之后,以善为本,树立高度的责任感,对于自己的职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孙思邈的《大医精诚》中,作者从大医的“精”“诚”两方面入手,详细描述了只有医术精湛、医德高尚的医生,才堪称“大医”。对很多中等院校卫生专业的学生而言,这篇文章有着直接的教育意义。因为他们毕业后大部分人要从事的是医护相关工作,这篇文章教给他们做人学医的道理,所以,语文教师可以提前让学生去收集关于医学经典人物的素材,比如南丁格尔的奉献精神,2003年的“非典精神”以及平常在医院里就诊的时候碰见的很多细心的、专业的、有责任感的医护人员的实例,由此,让他们深刻地领会自己职业的人道主义感化精神。
四、在中职院校的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主题教育的建议
中职院校的语文教学不能枯燥无味,尤其进行渗透德育主题教育的时候,要做到“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地进行道德思想的渗透。所以这就要求语文教师时刻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通过不断的学习、探索、尝试,全面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同时也要善于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幽默活泼的教学方式,将德育主题进行良好的渗透,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学到文化基础知识,还能够陶冶情操,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对他们以后走出校门,面向社会生存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石中英.关于现阶段普通高中教育性质的再认识[J].基础教育,2014(10).
[2]张华.论我国普通高中教育的性质与价值定位[J].基础教育,20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