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高邮中等专业学校,江苏 高邮 225600)
[摘 要] 目前是科技创新时代,全球正处于一个资讯科技热潮中,职校教师也应该按照时代的需求,不断提升自身的“指导”能力,为新时代教育事业作出一份贡献。因此,结合时代背景,探讨科技创新下的职校教师素质特征,在此提出职校教师“指导”能力提升的方法。
[关 键 词] 科技创新;变革;在职;经验分享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14-0043-01
在教育中,因教师个人意识淡薄,与时俱进“指导”意识的缺乏,进而在教育上引起了一系列的教学问题。譬如,教学理念过于陈旧、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方式过于固守等,不难想象,一个缺乏个性与主见的职校教师会培养出多少有创造力的学生,做出多少具有创新性的教学历程。定向思维虽然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学习观念、掌握学习规律,但是它太过于机械化,缺乏发散性思维的锻炼,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疲惫与无趣。
时代需要科技创新人才,时代教育更需要与时俱进的教育人才,因此培养教师创造力是提升“指导”新技能的开始,只有具备这样的教学意识,教师才能有效唤起学生的独创性和对新知识的渴望,这个是每一个职校教师的教学梦想。但是由于长期处于机械式的教学工作状态,教师往往会忽略科技创新思维培养的意识。
一、刺激教师创新意识生成
哈佛大学的普西校长曾经指出:“一个人是否具备创新能力,是一流人才和三流人才之间的分水岭。”而教师的创新“指导”教学能力,能够帮助学生突破思维,影响学生学习和研究思维的有效生成,学生需要通过自身参与才能提升教师的“指导”效果。比如,教师在英语教育中,教师单一地追求语法和固定语句结构的教学,那就会让学生产生厌恶感,因为这些框架式的教学模式会促使学生死机硬背的现象发生,如果教师结合英语的日常运用,如写作、对话、图画或电影之类的辅助教学,这样学生就会轻松、形象很多,在学习的过程中也不容易混淆。教师再适当给予学生足够的空间,让他们自由领悟、感受、观察、分析,从而得出正确的学习方法,再从旁加以指导,这样比起单方面的教学要实际得多。
二、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人性化的教学模式是培养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源泉。现在随着科技的发达,学生信息来源非常广泛,能接触的知识面较为宽广,随之的求知欲也大大增强。这也要求教师具有强大的知识层面,文理兼通,爱好广泛,教师既是信息的收集者也是信息的传递者。所以教师在进修学习的时候,应该结合自己的教学需求和自身素质,进行有目的的再学习,要把自己的所知转化为科研教学工具,这样进修学习才会起到真正的作用。当然,进修提升指导能力不是教学升级的唯一途径。教育是有能者居之的行业,在日常的读书、看报中,也能学习到新的教学理论,面对职校教育,教师扩大知识面是必需的指导教学技能。此方法会把五十年的职校教育知识缩减成二十年,甚至更少。因此面对当今科技创新的飞速发展,很多知识也在不断改进,面对这种知识快速更新的情况,为适应新时代的发展,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教师也要不断获取新知。
三、锻炼教师的逻辑思维
职业学院教师的思维必须有独创性和批判性。也就是说课堂教育不能盲目地崇拜某种教学指导方法,不要把书本当作教学“圣经”,在学生教育中,沒有什么应该教什么不应该教,学生学习是没有界限的,所以要养成多方位的教学逻辑指导思维。教师应具备在教学指导上的判断力。果断的判断力是一种新型教师的必备技能。只有具备这个技能才能在课堂教学指导中应付自如,面对每一个动态多变的教学问题。
教师要具备敏锐的洞察力。欲提高教学指导的质量,教师就要善于发现一般人不能发现的细节,找出事物的隐蔽处,分析其事物之间的细微差距,以便指导学生进行对比性的学习。科研能力是每个教师应该具备的职业素养,也是实施高素质职业教育必须的要求之一。教师要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钻研、积累、升华,做到真正地深入研究教育改革标准,准确把握时代教育的规律,自觉调整教学的“指导”方式。职校教师必须做到善于把自己的本职工作与实际需求结合起来,下意识地培养自身的研究思维,学会在研究状态下认真工作,这样才能创造出符合学生的“指导”方法。
新型教师,既要有专业的教学知识,也要有宽厚的理论“指导”知识。就“指导”知识而言,应该涵盖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哲学等。然而现在的教师只是基础学科过关,但很多辅助性的教学指导理论还很缺乏。同比,现在60%的职校生只是学科知识过关,但是学科以外的知识却成反比。教师在针对此问题叹息与无奈的时候,却没有在自身找问题,总是觉得自己不能指导学生进行社会科普活动、体健和审美等相关专业知识外的学科。
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必须不断求新,转换教育思维观念,练就多种多样的“指导”技能,勇于创新,敢于实践,这样才能提升教学质量,才能更好地适应时代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俞欣.浅谈科技教师在学生科技创新项目中的指导作用[J].科学教育的实践与探索,2012.
[2]王雨虹,张国军,马玉芳.指导科技竞赛对提高高校青年教师实践能力的作用[J].高教论坛,2012(5):61-6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