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如东中等专业学校,江苏 南通 226400)
[摘 要] 中职德育课程是中职院校开设的一门基础课程,具有理论性强且德育功能突出的特点。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培养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求学生文化成绩好,还要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把“德”放在首位,可见德育教育的重要性。由于中职院校的特殊性以及学生自身的原因,使德育教學在实施过程中遇到一些问题,针对“中职德育课教学现状及应对措施研究”这个话题进行探讨。
[关 键 词] 中职德育;教学现状;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14-0036-01
一、中职德育
中职德育课程是中职院校为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法律和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而开设的一门课程,具有理论性强且德育功能突出的特点。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社会对学生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求学生文化成绩好,还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其中把“德”放在首位,由此可见德育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
然而由于学校以及学生自身的因素,使中职德育课并没有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接下来,我们就先了解一下,中职德育课的教学现状。
二、中职德育课教学现状
(一)学校教管部门重视程度不够
由于中职院校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目标,每个专业都有其专业的课程,而德育课作为学校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往往被学校教管部门所忽略,甚至有些学校的中职德育课形同虚设。
(二)教师教学理念落后、教学方法陈旧
尽管新课改已经实施了很长一段时间,也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但是由于这门课程是一门基础的课程,并没有涉及实际的技能性知识,因此,很多教师仍然坚持传统的教学理念,即教师主导着教学课堂,仍采用“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这样就会使学生觉得特别枯燥,学习兴趣不高。
(三)教师专业素质有待提高
在中职院校,有一部分教师是毕业后直接进入学校教学,对于理论方面的知识他们可能比较擅长,但是由于缺乏教学经验,他们在课堂上讲的内容过于生硬,不能和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更别提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了,因此,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四)学生自身因素
中职生一般都是因没考入理想的高中而进入中职院校,还有一部分学生连初中都没有毕业,只是想取得高一点学历而进入该院校的。因此,他们普遍具有基础知识差、学习以及生活习惯差的特点。
针对以上情况,应该如何解决呢?接下来,我们共同探讨一下应对措施。
三、应对措施
(一)学校教管部门提高对德育课的重视程度
学校领导以及教管部门只有深刻认识到德育课程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德育教学的实效性,同时,学校还要深化本校的德育课程教学,把德育课作为学校的主要科目来抓,从而促进德育教学的有效开展。
(二)转变教学理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必须严格按照新课改的发展要求转变教学理念,要始终把学生作为课堂主体,并把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灵活的教学形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以“抵制校园暴力,拒绝不良诱惑”为例,在讲述这节课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法图文并茂、形象生动的特点,为学生播放几个与课程相关的生活事例,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引导学生正确辨别校园暴力和各种不良诱惑,懂得其对健康生活的消极影响。
(三)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
教师作为学生思想道德认知的指导者,首先,要博学多闻,懂的知识要多,知识面要广,对于教学过程中学生提出的问题能及时地回答。其次,学校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可以通过定期的研讨会互相交流经验,也可以派一部分教师外出接受培训,这样可以把其他学校一些先进的教学理念及教学方法引进来并加以实践,从而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进而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师以身作则,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一般中职生都是15~17周岁,正处于青春懵懂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尽管他们存在很多不良的学习及行为习惯,但是他们求知欲强、可塑性很强,只要教师适时地引导,就可以帮助他们改掉这些坏毛病,应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不断地鼓励他们,从而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如针对学生以自我为中心、集体意识差的现象,教师可以利用周末的时间带领学生去养老院做志愿者,开始他们不敢接近这些人,更别提为他们服务了,这时,教师要以自己的行为来影响学生,如主动帮助老人洗脚、梳头、整理房间,或者主动与老人聊天、听他们讲年轻时的故事等,慢慢的学生也会主动参与到这个活动中来,从而体验到乐于助人的快乐,更懂得了如何关爱老人、尊重老人等。
综上所述,中职德育课程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法律和心理健康等方面教育的课程,我们分析了中职德育课的教学现状,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来促进中职德育课的顺利开展,希望我的论述能为中职德育课程的教学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郭艳霞.中职德育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J].教育导刊,20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