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慕课的勃兴为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借鉴思路,以民办高校为例,探讨如何借鉴慕课相关理论来改革文学 通识课程教学模式,实现对通识课程教学路径的再造及教学效果的提升。
[关 键 词] 慕课;民办高校;文学通识课程;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16-0058-02
一、民办高校文学通识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通识教育”(General Education)最早可追溯到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倡导的“自由教育”,倡导实现人的理性、品德和智慧的全面发展。古代经典《中庸》和《论衡》也提到了“博雅”和“通学”的要求。近代教育家梅贻琦和蔡元培则分别提出“通识为本,专职为末”和“本末兼赅,通重于专”的思想。在通识教育体系中,文学教育至关重要。文学通识教育的根本价值不仅在于传授知识,更在培养良好的思维方式和创新能力,丰富心灵世界,完成人格塑造。通过对文学通识课的学习,有助于使学生成为博雅通才,这对培养复合型、應用型人才的民办高校而言,意义十分重大。然而,当前民办高校文学通识课程的教学现状却不尽如人意。
(一)课程受重视程度不够,课时量不足
就课程而言,文学通识课无论在种类上还是课时量上既无法与文学专业课相提并论,也无法与其他通识课如英语、计算机等量齐观。就教师而言,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专业课、轻通识课的倾向。就学生而言,民办高校学生更看重培养技能的专业课程,认为文学通识课则是无足轻重的“非必需”课程,学习动力不足。
(二)教学内容缺乏特色,体系性不强
内容陈旧、缺乏时代气息、特色不鲜明,难以满足多样化学习要求,是当前文学通识课程的“通病”。文学通识课多以讲授古今中外的经典作家作品为主,这本身无可厚非,但课时量的减少使得教师对每部作品的讲授只能是走马观花,学生对经典作品的印象仅仅流于表面,难以获得深入系统的理解和认识。
(三)教学模式单一,学生兴趣不浓
受到教学资源、师资力量等条件的限制,民办高校的文学通识课多以动辄百人以上的大课堂教学,课堂规模过大,教师在教学方式上多采取“满堂灌”形式,难以开展有效的互动,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四)教学评价方式片面,难以全面反映学习效果
文学通识课程的普遍考查方式还是以期末考试“一考定乾坤”,学生的平时学习表现较少体现在最终成绩中。同时,期末考试的难度不大,要求不高,以致学生长期以来形成了文学通识课“容易学习、容易通过、不费精力”的印象,失去了考核的本意和初衷。
二、慕课的理念和启示
慕课(MOOC)即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其实质是“互联网+教育”时代的学习革命。有学者认为慕课的运作模式已在根本上开始触动传统高等教育的根基,将引起大学的重新洗牌,最终形成全新的大学格局。在慕课模式下,课堂教学、学习进程、学习体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整个学习过程都被完整地、系统地在线实现。与传统网络课程相比,慕课有如下优势:(1)学生层面,实现了从“围观”到“参与”的转变。(2)教师层面,除了做“演员”,还要做“导演”,除了讲授知识,还要组织教学活动。(3)教学层面,采用更加丰富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4)教学考核层面,更看重过程性评价;(5)教学技术层面,能够提供更丰富的学习行为记录和大数据分析,帮助教师实时掌控学情。
而在慕课的众多教学模式中,基于翻转课堂的混合教学模式尤其引人重视。混合教学模式把传统学习的优势和慕课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将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进行融合,使教学过程实现“线上”(慕课教学)与“线下”(面授教学)的有机结合,并根据学生特点设置合理的学时分配。
三、教学改革实践
慕课的理念和教学模式为文学通识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思路。慕课的课程丰富性弥补了文学通识课程内容陈旧的问题;慕课的教学互动性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慕课的平台技术优势提供了全面客观的学习记录,帮助教师适时调整和改变教学策略。作为全校首批慕课通识选修课程改革试点课程,《〈资治通鉴〉导读》经过一个学期的实际运行,受到师生的一致好评。
(一)教学内容:名师名课
教学内容不再延续传统文学通识课程按照文学史面面俱到、篇篇讲解的模式,而是采用专题突破、经典细读的方式。我们的线上内容选用了清华学堂在线提供的同名精品慕课资源。通过对《资治通鉴》的精读,学习者不但可对中国历史发展演化的基本脉络产生较为全面的把握,而且可领悟到如何从传统文化汲取现实营养的基本方法,为终身学习国学经典开辟道路。同时,清华学堂在线还提供全程后台服务和技术支持。
(二)教学模式:混合翻转
教学过程采用“线上+线下”的混合课堂教学模式,线上每周学习两讲,线下逢双周上课一次。线上内容包括《〈资治通鉴〉导读》全部十五讲视频和相关习题、讨论。线下课程包括先导课、总结课、翻转课三类。
先导课是第一次线下见面课,主要由教师向学生讲述教学模式,演示慕课平台操作,说明成绩考核方式和课程要求。总结课是最后一次线下见面课,主要是总结学习经验,公布整学期学习情况,展示优秀学习成果。翻转课是线下课程的重点,关系着教学效果的成败,其基本组织方式是“回顾—翻转—拓展—布置”四循环。“回顾”即总结前段慕课学习情况;“翻转”即对已学内容的重、难点问题进行互动讨论,具体形式可以采用分小组发言、PPT展示、生生互评、教师讲评等;“拓展”即教师讲解深化,为了保证线上线下内容的“无缝衔接”,线下课程拓展内容有两个设计原则:一是不与线上内容直接重复,二是在线上内容的基础上补充延伸;“布置”即布置下一次见面课任务,并督促学生按时完成。
(三)考核方式:综合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