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以及立志于教育教学改革一线教师对如何提高学生的主体参与程度做了大量的探索研究和实验工作,形成了一些比较有效的方式方法:学生自己能学习的,要尽量让学生自学;学生能自己提出的问题,要尽量让学生提问;对带有结论性的观点,要尽量让学生通过自己探索研究得出;对一些疑难问题,要让学生剖析;能自己动手操作的,要尽量让学生自己动手;根据学科特点,注意将研究性学习方式渗透到学科教学中。
[关 键 词] 主体参与;课堂;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17-0092-01
一、问题的提出及简析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作为素质教育主渠道的学科课堂教学,如何实施素质教育,怎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科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出适应21世纪需求的新型人才,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共同关注和探讨的热点问题。许多教师自觉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这些努力,对素质教育的实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然而,当前课堂教学中仍然存在不少弊端,直接制约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入,很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其中最突出的是: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还没有得到真正落实,主要表现为:
(一)不少教师认为学生“自主学习”只能是教材中一些无关紧要的问题,而其重点、难点和关键仍应以教师讲解为主,得出结论后,再让学生应用练习,这样才会更合乎实际。从素质教育的高度看,课堂教学改革的根本任务在于实现学生的自主,即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积极探索,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在参与过程中充分感受“创造和发现”的影响,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发展个性。而在这个关键问题上,我们的不少教师却放不开手脚。
(二)有些教师从“主导”变成了“不导”,放手让学生去学
这个问题和上一个问题比较,走向了另一个极端。素质教育的最大特点是: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获得学习和掌握知识的方法,从而更好地掌握知识。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一方面要认真研究大纲和教材,把握其编写意图,另一方面必须熟悉和掌握所教班级不同学生的基础水平和能力状况。对学生能自己解决的问题放手让学生去解决,对不易弄懂的问题则需要教师设计和实施好突破难点的艺术方法,师生互动,加强学法指导,不能放弃自己的“主导”地位,一切让学生自己解决。
(三)过分注重教学的外在形式而不注重教学实质
课堂上许多教师和评课人员往往以每节课学生活动的时间、人次的统计和课堂教学氛围来评价教学,而忽视“知识从哪里来,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是什么,知识到哪里去”等内涵性东西。这样就会导致教师备课及课堂设计简单化,设计出的问题过于浅显。教师提问了学生好多问题,但答案与教科书上一模一样,表面上热热闹闹,可以肯定地说,这是一节失败的课,这样的结果将导致教学水平下降,使学生养成不认真思考随口回答的不良习惯,严重影响课堂教学的效益。
二、提高学生主体参与程度的方法建议
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以及立志于教育教学改革的一线教师对如何提高学生的主体参与程度做了大量的探索研究和实验工作,形成了一些比较有效的方式方法,现归纳综述如下:
(一)学生自己能学习的,要尽量让学生自学
所谓自学就是学生独立自主地、能动地获取知识和技能的一种学习活动。知识和技能是能力的基础,而知识和技能的获得主要是靠學生自己去掌握,并不是教师“教”出来的。一个人的综合能力水平怎样与他有没有自主学习能力有很大的关系。因此,教师要遵循先学后教的原则,把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放宽到最大限度。从认知心理学的观点看,在相同的时间内学习相同的内容,自己能够进行深入思考的学生比只是记下教师所教内容的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学习内容,这种差异是由于对学习材料的处理方式不同而造成的,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会取得较理想的效果,也能为其从事终身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二)学生能自己提出的问题,要尽量让学生提问
现代教学论认为:“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使学生想问、好问、会问、善问是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重要目标之一。真正有价值的课堂教学改革应该是学生问,教师答或学生答。学生如果没有参与意识,没有积极思考,很难想象他会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提出问题最主要的方法有两种,一是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努力为学生营造一种民主、平等、宽松的提问氛围,让学生自己把对知识的感知和感受、疑难和想象提出来。二是让学生通过自学,主动提出问题和见解,充分满足学生的需求,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爱提问的意识、习惯和会提问的能力。
(三)学生能自己动手操作的,要尽量让学生自己动手
好动是学生的天性,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天性,把教学中能够让学生动手操作的实验、制作提供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动手试一试,得出和验证一些正确的结论,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养成勤于动手的学习习惯,提高动手操作实践能力,而且还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提高学习效益。
总之,我们要把课堂教学的重点放在如何提高学生主体参与程度上来,克服各种不正确的观念和做法,让学生在参与中去体验和获得知识、技能,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为其能够终身学习和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