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中职学生的德育管理是一个复杂的课题。《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2014)指出,德育课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是学校德育的主渠道。以中职德育课程的力量,促进中职学生的德育管理是非常必要的。要把激励原理应用到中职德育课堂中,激发学生内在的成长动力,提升德育课教学效果,提高中职的德育管理技能。
[关 键 词] 德育课堂;激励原理;中职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17-0094-01
大部分中职学生正处于叛逆期,轻则消极应对德育管理,重则和教育者产生矛盾冲突。作为教育者,应立德树人,激发学生纯良的本性,把学生培养成一个有益于社会的诚信、敬业的人才。
一、中职学生的基本特点
(一)自信不足
中职学生经历了中考的“挫败”,造成了自卑心理,甚至使有些学生失去了信心,为此处于颓废的状态,学习上不主动,情绪上常常低落。他们害怕被嘲笑,没有努力学习的动力,缺乏去追求理想的勇气和实现理想所需要的坚强意志。
(二)学习方法不正确
大部分的中职学生不是没有努力学习,而是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因为他们的学习方法不正确,学习效率不高,即使学习很努力,成绩也是欠佳,这样也会对学习产生倦怠的情绪。
(三)痴迷网络
网络的普遍应用使很多学生学习、交流的方式发生改变。有些学生整日拿着手机上网玩游戏,成为“低头族”。忘记了自己的身份和责任。面对“互联网+”的发展,作为学生的他们定力不够,有的沉浸在网络的世界里无法自拔,有的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因此,网络这把“双刃剑”给学校的管理带来了困难。
(四)激进式管理,缺乏研究针对中职学生特点的德育实践
经过研究现阶段中职学生的状况可以看出,绝大多数都是以自我为中心,不能很好地将自己与班级、学校融为一体,在行为选择上更趋于自我,以敌对的心理状态针对周围的情境,逆反心理相对比较严重,行为反复相对频繁。所以,必须从实践出发针对中职学生的特点进行德育。
二、中职课堂和德育课堂的特点
近些年,中等职业学校软硬件都获得了很好的发展,但是由于结构性生源缺乏,同时普通高中也在扩大招生,中职学校的学生数量、质量明显下滑。课堂上学习氛围不浓厚,睡觉、玩手机现象屡见不鲜。教师为了完成教学进度,有时只能听之任之。在职业学校教学质量评价影响下,学生对专业技能实习、实训课兴趣浓厚,对语、数、外比较关注,轻视德育。很多学生对技能大赛投入了很多的精力,以此升入本科院校。
三、中职德育课堂中激励原理的应用
激励原理俗称调动积极性,就是引发对方的需要,激发对方的动机,达成目的的心理过程。激励是创新教育和学习的手段和源泉。从实践中证明,在教学中运用合理的激励原则,可以激发学习的潜能,引导学生的行为。
(一)理想激励
德育教师要尽快熟悉学情,引导他们将自己的梦想和“中国梦”结合起来,让中职学生根据社会需求和自身的主客观条件树立理想。他们一旦有了理想,就会为了理想而努力奋斗,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困难都会勇敢地面对,并想尽办法去克服。理想能够使中职学生更有激情,更加有动力。因此要重视理想的激励,使理想的作用充分得到发挥,为中职学生指明前进的方向。
(二)榜样激励
榜样代表着一种正能量,各方面的榜样都是比较重要的,可以根据专业特征树立不同的榜样,同时引导学生分析、学习他们“心目中的英雄”的闪光点,让榜样在中职的学生中发挥作用。在中职德育课上以榜样激励,是让学生在榜样的引领下,持续循着榜样的成长轨迹前行,燃起对未来道路的向往和追求。树立榜样可以帮助中职学生转变生活、学习的态度,使他们的生活充实、未来更美好。
(三)鼓励激励
德育课堂上要常采用鼓励激励的办法,让学生自信。中职学生因中考的失败,感觉前途渺茫,缺乏清晰长远的人生目标。在德育课堂的鼓励激励下,会让学生积极乐观地面对未来的人生。在进行鼓励学生时,必须客观,针对个体实际来进行,防止夸大现实不符合实际的鼓励;在进行鼓励时既要有物质方面的鼓励又要有精神方面的鼓励,始终以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以风趣幽默的语言吸引学生产生学习的积极性,树立自信心,进而实现鼓励激励的目的。
(四)竞赛激励
设计适合中职生参加的德育课竞赛活动,能够让学生在比赛过程中提高知识水平,增进互相之间的友谊,促进思维更加开阔。竞赛的项目可以是课堂上回答问题、课后作业,可以是行为习惯的改善等,综合评定出成绩给予及时的表彰。引导学生在竞赛過程中发掘自己的潜能,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发现竞争对手的优越性,取长补短,彼此互相学习、互相促进,毕业时结成深厚的友谊,由此在将来的就业、创业中合作创新,携手共进。因此,要运用竞赛激励,激发中职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总之,中职德育课堂实效性对促进中职学生的德育管理是非常必要而有效的。德育课要重视以激励原理促进教学,实现德育课的教学目标,提升中职德育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眭莉.中职学生管理工作中激励机制应用研究[J].科教文汇(旬刊),2013(16).
[2]王宁.激励理论在中职学生管理中的运用探讨[J].求知导刊,2015(13).
[3]李德才,沈克祥.浅议激励理论在中职学生管理工作中的运用[J].华东经济管理,2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