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汽车制造行业的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来受到广大汽车消费群体的重视,随着汽车制造技术的迅速发展,汽车维修在汽车行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汽车维修行业中对汽车性能各方面的故障诊断对工作人员来说也是一个考验,结合工作人员的工作经验和汽车维修的现状来阐述汽车故障自诊断系统在现代汽车维修中的应用。
[关 键 词] 汽车维修;故障自诊;控制系统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17-0102-01
一、汽车故障自诊系统简介
汽车故障自诊系统是通过电子控制系统中的传感器、电子控制系统本身和电子控制系统的各部分元件对汽车各方面性能出现故障时进行检测和诊断。汽车故障自诊系统主要有三个功能:故障定位系统为维修人员能快速找出汽车发生故障位置提供了方便;故障预警系统保障了维修后的汽车故障位置在日后工作中的可靠性并能提高整体车辆的安全水平;故障参数记录系统为汽车故障维修提供了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理论基础。
故障诊断系统具有的主要功能有:检查电子控制系统中的故障;将故障信息存入ECU的储存档案中;在汽车行驶过程中,对驾驶员进行危险信息提示,避免车辆行驶过程中出现车祸;在发现故障后找到故障原因,避免此類故障的再次发生。
二、当下汽车维修行业的现状分析
在现代网络科技的发达带动汽车行业现代化发展的现状下,利用网络操作与机械相结合,汽修行业基本成为一个自动化的整体工作,汽车故障自诊系统在汽车维修过程中应用也占有相当重要的成分。现下汽车维修行业以汽车特约维修企业为主,这部分企业的主要工作是能根据不同汽车的不同性能和系统采取不同的针对性方案,促使汽车维修能够得到更专业化的保障。
三、故障自诊断系统的工作原理
汽车故障自诊断系统是由一定数量具有不同功能的模块组成的。汽车故障自诊断系统的重要检查目标是电控系统的各部分执行元件、传感器和电子控制系统本身。将电子信号输入故障自诊断系统中的公用汽车电子控制系统,对上面三种模块进行诊断。如果在检测过程中出现信号不正常,故障自诊断系统会对其寻找和判断,之后将检测出的问题传入系统中,之后再将故障代码储存到储存器中,确定故障之后系统会以亮指示灯的形式将故障位置展示给工作人员。系统具体工作原理如下:
1.执行原件问题。执行原件出现问题时会对其他原件造成影响,在汽车行驶过程中也会产生影响。在发生这些问题时,系统会针对故障类型采取相应的维修方法,同时检测出执行元件中的问题,再对其进行具体修理。
2.电路故障问题。当汽车出现故障时,这时汽车显示出的信号就不能作为检查汽车是否出现故障的根据,需要故障自诊系统和相应的参数并结合汽车自身情况来诊断汽车运行的安全性数值。例如汽车的传感器出现问题时,不能仅根据汽车显示的数据继续行驶,而是要根据故障自诊系统的提示找出问题所在。
3.电子控制系统故障问题。大部分的电子控制系统都是选用凯奇备用控制回路的方法进行控制,故障自诊系统对故障部分进行控制之后,在汽车运行短时间内是可以正常运行的。这样的控制系统给了驾驶员将汽车安全送达维修地点的时间。
4.传感器故障问题。传感器故障常常会引起汽车正常行驶信号的不准确,如果出现这种情况的时间较长,故障自诊系统会将不正常信号传入系统中,根据系统中提前存有的故障代码信号对故障进行判断,然后将故障信号通过指示灯传递给驾驶员,起到积极有效的警报作用。
四、汽车故障自诊系统的改善及应用
尽管现阶段的汽车故障自诊系统已经相对比较完善,但是在一些方面还是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1.精准记录故障参数。故障参数的作用在于能够分析故障出现的原因,因此在故障发生时故障自诊系统能够及时并精准分析和记录故障因素,保证信号的准确性。
2.提升故障定位功能的水平。故障定位功能能够找到汽车出现故障的位置,并且将位置信息传递给维修人员。因此提高了故障定位功能的准确性,能够在维修工作中给维修人员减少无用功,节约了人力和资金。故障自诊系统应确保定位功能的稳定。
3.优化故障预警工作。故障预警是通过对汽车当前行驶状况对汽车性能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提前的警报提示,可以让车主在汽车出现故障前采取预防措施。
4.提高驾驶员对故障自诊系统的详细认识。想要汽车故障自诊系统能在汽车维修中起到最大作用不仅要提高自诊系统自身的性能,还要求驾驶员能够对故障自诊系统有一个全面详细的认识,这样在汽车发生故障时才能结合自诊系统将行驶安全性提到最高。
从以上对故障自诊系统的分析可以看出,在汽车维修行业使用汽车故障自诊系统不仅能相对保证汽车在发生故障时能得到最及时的维修,还能减轻维修工作人员的负担。
参考文献:
[J]郑向威.刍议汽车维修中汽车故障自诊断系统的应用[J].时代汽车,2016(6):27.
[2]梁兴宇.刍议汽车维修中汽车故障自诊断系统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10):135.
[3]孙恩祥.汽车故障自诊断系统及其在汽车维修中的应用[J].世界有色金属,2016(3):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