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论文中心 >

回归文本,崇尚语文人文熏陶

2017-09-25  |  点击:  |  栏目:论文中心

  [摘 要]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了语文课程育人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使学生通过优秀文化的浸染,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强调重视中职学生语文学科的人文熏陶,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关 键 词] 中职语文;人文熏陶;语文课程育人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17-0115-01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教师平时的教学中强调更多的是其工具性,侧重知识技能的传授,而忽视语文人文的熏陶感染作用。课堂上,极少有思想的碰撞、心灵的触动,语文教学的人文教育功能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
  目前中职学生多是90后的独生子,集众长辈宠爱于一身,一部分学生自小就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有苦有难时全身而退,对个人成长方向的认识、对父母的感恩之情等方面都体悟不够。针对目前中职生的这一现状,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发挥其教育教学功能,重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充分发挥课程的优势,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基于此,教师应该回归文本,把人文因素放在教学目标的突出地位,充分展示语文自身的无穷魅力。
  一、教育案例
  开学第一节课《我的母亲》,上课伊始,我以“你对母亲有何认识和理解?”这一问题导入新课。下面是学生的回答。
  赵某:“我的母亲很关心我,对我很好。”这一回答比较空洞,我便顺势追问:“你能具体说说你母亲关心你的细节吗?”“我刚开学住寝室的时候,我妈妈替我打扫好寝室,整理好床铺,把我安顿好了才离开,都没来得及吃口饭,喝口水。”
  朱某:“从小我母亲就离我而去,我对她没印象。”言语中不带任何的感情色彩。
  韩某:“我母亲一直在外面上班,一周才见一次,但我知道她这么辛苦工作是为了我,我很想她。”
  ……
  从发言中,我感觉到大部分学生对父母的良苦用心感触不多,那份沉甸甸的爱在中职生的语言里显得空洞。
  《我的母亲》中,老舍有一句对母亲双手的细节描写:“在我的记忆里,她的手终年是鲜红微肿的”。在我追问学生:“老舍是以何种心态写下这句话”时,学生基本都能讨论得出是“感恩,惭愧,心疼母亲,敬爱母亲”。于是我顺势利导:“同学们有没有观察过自己的父母?”能回答得上来的寥寥无几。面对这一状况,我让学生周末回去好好看看自己的父母,周末的随笔就写“我的父母”。在周一批改学生的随笔时,我发现学生有了自己的新发现:比如回家吃饭时看到父亲手缝里洗不掉的污渍,被子里暖暖的阳光的味道等。
  学生开始关注父母了。
  二、回归文本,崇尚语文人文熏陶
  (一)理解语文文本是实践语文课程育人功能的前提
  语文高职教材选用的文本内容基本是名家名作,其内涵深远,给予我们诸多正能量,启迪我们的人生哲理。作为教师,应当联系自己的生活,结合相关的读物,让课文文本内容精华内化为自己的力量,再将这股力量挥洒到每一位学生身上,才能起到育人的功效。
  语言文字是情感思想表达的载体,理解语文文本,得先从品味语言文字入手,进行情感的潜移默化,从而对学生的心灵产生震撼和影响。因而,在语文课堂上,选取典型文段,緊紧抓住语言文字,让学生反复诵读品味,讨论评价,让学生在获得语言智慧的同时也得到人文精神的滋养。比如在教学老舍的《我的母亲》一课时,让学生反复品读“……她挣扎着,咬着嘴唇,手扶着门框,看花轿徐徐的走去……”在诵读中,体会母亲对三姐出嫁离开自己的痛苦,但又不想耽误女儿的矛盾心理,而这正是母爱的体现,沉浸在文中母亲浓浓的爱意里,让学生有感而发,拨动学生内心对母爱感知的心弦,激发对父母的感恩。
  (二)灵动活泼的课堂氛围是实践语文课程育人功能的基础
  一味呆板的课堂说教往往唤不起学生做任何事情的欲望,教师要尽力为学生创造一个和谐平等活泼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畅所欲言,共同挖掘文本中的人文内涵。比如在上《好雪片片》这篇文章时,虽然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离学生相去甚远,但人性最初的善良却未曾改变,针对流浪汉身上那善良本性的探讨,联系现实中学生亲眼遇见的流浪汉、拾荒者等特殊人群,学生变得有话可讲,课堂氛围积极活跃了,在畅所欲言中,学生感受了逆境中流浪汉的坚强。
  (三)写作实践是实施语文课程育人功能的关键
  当今的中学生,大多追求他们眼中流行的“非主流”,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多用人文的眼光关注现实中的真善美。当在课堂上欣赏《一碗清汤荞面》中人性的温暖与善良时,可以引导学生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如在课间同学之间每一次的欢声笑语,每一次的嬉戏打闹,同学为你俯身拾起的画笔,穿透薄雾的久违的阳光……鼓励学生用人文情怀去相处,带着这样的情感来写作,使作文散发出浓郁的人性光彩。
  品读语文文本,感受文本中的人文魅力,在写作中施展人文情怀。
  参考文献:
  [1]许嘉.语文自主学习初探[D].福建师范大学,2004.
  [2]任玲.教育应该包括对学生的人文熏陶和全面关怀[N]. 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03-13.

相关文章:
  • 1 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语文教学的路径探究及思考
  • 2 基于CiteSpace的国际中文教师文献综述可视化研究
  • 3 新时期职业本科院校音乐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路径分析
  • 4 医药院校药物化学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与实施
  • 5 高校军事理论课程互动研讨式教学模式探析
  • 6 装备维修保养技能训练课程教学设计探析
  • 7 制药工程工艺设计实验模拟车间型教学探究
  • 8 产教融合视域下卫星导航定位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 9 应用型本科商科专业教材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 10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课程案例库建设及案例式教学的探索应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