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學校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关键,而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无疑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佳途径。教师要注意深挖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学习其中蕴含的真善美;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带领学生体悟高尚的社会行为;在作文评价中培养学生健康的思想意识。只要学生认真地参与了以上语文教学活动,学生健康的心理也就逐步养成了。
[关 键 词] 语文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17-0114-01
心理健康是教育的根本要求,是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和中心任务。在基础教育各学科中,语文作为基础学科,以其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统一、人文性和工具性并重的特点,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呢?
一、优化语文教学设计,充分挖掘语文教材中真、善、美的内容,让学生在真、善、美的体验中,净化思想、陶冶情操、开阔视野,逐步完善自我
(一)百善孝为先,史铁生的《合欢树》教会学生尊重父母,孝顺长辈
在引导学生学习《合欢树》时,我重点分析作者对母亲的情感。作者20岁腿残废后,母亲为了能够让作者重新站起来,用心良苦,所有的心事都放在了为作者求医的事情上。甚至连作者自己都放弃了的时候,母亲也没有放弃。而当作者30岁的时候,他的第一篇小说发表了。作者在母亲坚定的支持下成功了,可是母亲却已不在人世。作者作品的发表,正是对母亲最大、最好的安慰,可是母亲却没能见到,连分享儿女成功的喜悦也被无情的生命剥夺。读到这里,那种“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悔恨戳痛了每一位读者的心!在这种情绪的影响下,我马上调动学生的思维,让他们想想自己平时是怎样对待父母的,自己的所作所为是否够得上“孝”的标准,要不要尊重身边爱自己的父母,是不是要从现在就要行动起来,做一个孝顺的儿女,学生陷入深深的思考中。
(二)诚信是做人的根本,莫言的《卖白菜》教会学生诚信做人,诚信做事
苦不失自尊,穷不失诚信。这是莫言《卖白菜》一文教给我们的道理。“我”和母亲在集市上,遇到一个挑剔的老太太来买白菜,当“我”见她把大白菜外边的菜帮子撕了又撕,很是伤心和气恼,最后“我”赌气多算了她一毛钱。等我放学回到家,已经卖掉的白菜又回到了家,母亲“眼睛红红地看着我”,说:“孩子,你怎么能这样呢?你怎么能多算人家一毛钱呢?”这次母亲哭了。以前无论多大的事儿,就算是天要塌下来,母亲仍不会哭。而这次母亲的诚信被“我”摧毁了,她彻底对我失望。课文分析到这里,学生和教师都产生了共鸣,“人穷不能志气短,做人不能失去诚信”的精神理念深深地印在了学生的脑海里。
(三)踏实做人,不攀比,不奢侈,莫泊桑的《项链》教会学生脚踏实地,勤俭节约
《项链》的主人公玛蒂尔德,是当时法国的社会底层人物,她没有钱财,只能过“住宅寒碜,墙壁黯淡,家具破旧,衣料粗陋”的生活,然而她却不甘心,整天幻想过上等人锦衣玉食的日子。当她为了一时的虚荣心,把向朋友所借的项链丢失之后,不得不为了一挂假项链付出十年惨痛的代价。玛蒂尔德的悲剧是她爱慕虚荣、不现实的攀比和幻想奢侈造成的。最后,学生得出结论,在生活中我们要脚踏实地,勤俭节约,过好自己的生活。
二、运用多种方式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鼓励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具有实践性、参与性、生活性的特点。它是一种开放的教育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情感,发展能力。我们开展了“热爱家乡,为家乡的建设贡献力量”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家乡的变化,认识家乡、感悟家乡、热爱家乡。同时体会生活中蕴藏的语文知识,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独特的领悟力、丰富的情感力。在调查和交流中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得到了培养。
三、通过写作评价培养学生健康的思想意识
教师对学生的写作进行评价,目的是使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不断进步,并让其体验成功、认识自我、树立自信心,从而形成乐观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那么教师就应该对每个学生的作文做出公正、客观、合理的评价,争取让每个学生信服,进而愿意在作文中向教师敞开心扉、袒露胸襟,发真情写实感,在此基础上才能逐步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养成。
在广泛的语文天地中还有很多经典文章和传诵千古的诗词佳句,这些文学作品以其固有的语言美、音韵美、意境美,吸引着无数学生,他们在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明白了做人的道理,从而陶冶了情操、完善了心灵、健全了人格。
参考文献:
[1]陈家麟.学校心理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5.
[2]张泽渊,陈科美,钱颖.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
[3]黄希庭.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