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现代社会信息传递与交流变得越来越快速、高效,微博、微信、微电影、微媒体一系列“微型”产品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方式,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信息化教学形式应运而生。工科类的实训课程在学习中占有很重的比例,但设备不够且较落后也是很多学校的现状;同时实训过程往往有不可逆性且存在的安全隐患较多。另外,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不高。随着信息化教学的逐步深入,发现微课能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
[关 键 词] 微课;信息化教学;机电实训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17-0170-01
一、初识微课
微课的雏形最早是“60秒有机化学课程”。现今的微课是由2008年美国的戴维·彭罗斯提出的。在我国,2011年广东省佛山市教育局的“微课追梦人”胡铁生老师提出微课是“微型教学视频课例”。微课包括微视频以及与微视频相配套的微教案、微课件、微练习、微反思。
微课的“微”最明显体现在时间短,传统课堂教学时间为40分钟,而微课的时长一般为5-10分钟,这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学习。传统课堂内容宽泛,有多个教学重难点,而微课只针对一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进行教学,学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较强。微课以视频为载体,可以师生一起在线学习,也可以下载到手机、电脑中自主学习;既適合学生反复多次学习,也适合教师之间的互相学习。
二、机电专业学生学习现状
很多中职学生由于学习基础和习惯的原因,对不懂的问题不愿向教师或同学请教而听之任之,时间越久积累的问题越多,对学习越来越没兴趣,形成恶性循环,影响后续学习。而在校需要学习的课程较多,专业实习课程有普通车工,AutoCAD,数控车、铣实习与考级等等,学生要掌握这些难度比较大。
微课时间短,内容精,学习不受时空限制,微课的这些特点都有利于学生注意力更加集中,提高学习效率;借助网络教学为学生提供了和谐的学习氛围,可以较好地实现学生自主学习。通过微课教学能有针对性地克服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让学生能在课前预习,课中有疑问时举手发问,不放过任何一个疑点,课后能及时总结所学知识。
三、将微课引入数控实训课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中职学生虽然成绩和学习习惯都不太好,但智力并不差,他们思维都比较活跃、容易接受新事物、新观念、动手实践能力都较强、适应性、可塑性较强。将微课引入实训教学中,既降低了学习难度,并且在教学过程中能更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课前将实训的要求和内容以及侧重点制成微课上传到平台,学生可以利用平台预习观看,学生之间可以互相交流学习心得;学习过程中可把微课带到实训室辅助动手操作,如果遇到难以理解的知识点,可以反复观看微课视频多次学习;课后还能利用微课对所学知识进行查缺补漏。这就将整个课堂翻转,避免传统的教学方式中一直是教师讲而学生参与程度低,将课堂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将“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我想学”,教学效果显著提升。
机电实训课大多数都涉及耗材,实训时经常有多个平行实习班级,实训指导必然会有重复演示,这就造成实训成本的提高。但微课录制一次可以年复一年多次反复播放,可以有效避免重复浪费。机电实训课程教师在示范演示过程中,不管示范动作如何规范、演示过程如何细分,围观学生因为角度的不同,不能保证都能看到教师最想表达的内容,但微课拍摄时通过取景和角度甚至是多次拍摄剪辑可以获得最佳表达效果。微课视频通过后期制作还能很好地传授实训教师在实践中总结的宝贵的技术经验。
四、微课教学对教师的要求
首先微课制作要求教师能熟练掌握各相关软件,如Word、PowerPoint、Focusky、Camtasia studio等,同时要求能高效地从网络寻找并下载相应的资源,并能熟练使用各教学平台。这对教师的信息技术知识要求较高;其次,微课的设计主导是教师,这需要教师开动脑筋做好课堂设计,必要时多向优秀教师请教,集思广益做好微课;第三,实训教学时,要注意巡查,毕竟中职学校学生的自觉性有限,不能因为有了微课而麻痹大意,要掌控好每位学生的学习,督促学生高质量完成实训,同时要注意实训的安全工作;最后注意微课的修改,一线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学生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做好改进,这也是一个教学反思的过程,有利于教师积累经验。
综上所述,随着移动数码产品和无线网络的普及,微课已经逐步运用到机电实训各项教学项目中。对学生而言,微课能很好地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既能查缺补漏又能强化所学知识。对教师而言,花费心思做的微课,既能在教学中起到很好的教育作用,又能长期使用,还能与外校外地教师加强交流。因此,合理地设计、建设微课,充分有效地运用微课教学必将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让学生的被动学习变成主动愉快学习!
参考文献:
[1]张一春.精品微课设计与开发[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2]陈丽.教育信息化视域下中学微课的设计研究[J].亚太教育,20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