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通过对沈阳中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现状的调查,分析了制约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的问题,结合已有的促教师专业化发展经验,提出能够推进队伍专业化建设的对策。
[关 键 词] 沈阳;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17-0185-01
当前,沈阳市中职学校在校学生有近8万人,这一处在青春期的群体的人员组成、培养方式、毕业走向等有着自身的特殊性。因此,培养身心健康的未来蓝领大军,需要一大批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沈阳在20世纪90年代就将心理健康纳入健康教育课程中,目前,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专门开设、专人负责的局面已开启,但面对现实需求,中职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水平仍需提升。
一、沈阳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专业教师配备不足
2016年,沈阳有82所中等职业学校,配备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岗位的学校不足60%,其中,专职岗位仅占1/3,兼任岗位的教师还要从事班主任、德育、学科教学等其他工作。而当前,许多学校存在教师队伍整体超编、结构性缺编的问题,难以依靠新编制引进大量的专职教师。因此,教师的配备情况与心理健康教育发达地区相比,还有较大距离需要赶超。
(二)教师的专业资质有待提高
在当前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中,不具备心理学专业相关背景的人数过半,不具备心理咨询资格证书的人数占全体的47.3%。由于专业资质的影响,心理健康课堂教学仍以讲授为主,虽然也存在其他活动形式,但由于专业技能与实践经验不成熟,实践效果有待提高。
(三)教师的激励环境不完备
当前,沈阳全体中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职称在中级及以下的占比超过70%,整体的职称档位较低,而在薪酬及考核方面,许多学校却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尚欠缺一套完善的评价体系。此外,不同举办者类型下,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投入差异较大,教师们工作需求的满足程度也因此不同。教师激励环境的不完备,就难以保证教师们的工作积极性与有效性。
(四)教师的专业发展途径不丰富
教师队伍整体对自身的专业发展持良好愿景,希望达到专家、骨干、胜任该岗位的人数分别占全体的三分之一,有超过70%的教师希望在心理健康课程设计与实施方面得到提升,过半的教师希望提升自己的个体、团体咨询技能。但目前尚未有一套健全规范、实用有效的培训体系来满足所有教师的需求。此外,教科研活动的匮乏也不利于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
二、心理健康教育发达地区教师队伍建设的可借鉴经验
针对当前的问题,心理健康教育发达地区有着较成熟的经验:一是明确人力编制,台湾中学要求“中学每校置一人,二十一班以上者,增置一人”,在美国,一些州的师生比甚至达到为1 ∶ 250;二是严控任用资格,台湾规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必须具备心理学相关专业学士以上学位,并且正式入职前要有两年的实习经验;三是推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多样化途径,如督导制度、心理咨询师定期认证制度、继续教育项目、短期培训与在职进修的激励措施等。
三、推进沈阳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的对策
(一)建立有资质认证的复合型团队
确定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职责、从事该工作的基本资质与能力标准,建立对中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入职标准与资格认证机制。对新教师,从入职门槛处进行专业化水平把控;对在职教师进行资质认证,未得到认证的需要进行培训进修以达到认证标准。对人员紧缺的现状,则通过提升班主任的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水平,扩充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的方式予以解决。
(二)提升心理健康教育外部环境的建设水平
完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考评体系,在工作条件、岗位编制、职称待遇、经费设置、科研进修等方面对心理教师予以相应的政策支持和鼓励措施。同时,实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硬件设施标准化,并将此作为评估学校办学水平的指标之一。除了通过评估来引导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环境的建设外,还要根据学校不同的办学主体类型与办学状况,建立政府层面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环境建设的经费与政策支持机制。
(三)完善心理健康教师的专业成长模式
划拨用于中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专项经费,用于教师培训、课题研究、社会实践等。完善培训体系,设计好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分层培训项目,做到基础培训与提升培训、短期培训与长期培训相结合。缺乏专业背景的教师参加基础与长期培训,具有专业背景的教师进行提高与短期培训。同时,要建立对培训质量的评价体系,监测与反馈要及时跟进,使培训适应现实需求、适时调整。此外,还要建立专业督导机制,成立专业基础扎实、实践经验丰富、操作技能出色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团队,以“师傅带徒弟”“技能经验互助研讨”等方式,进行专业辐射。
参考文献:
[1]秦青.沪台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化的比较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3.
[2]李霞.中美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养的比较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