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论文中心 >

中职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分析及对策

2017-10-08  |  点击:  |  栏目:论文中心

  [摘 要] 随着现代社会压力的加大,社会生活的复杂化,人们的心理健康问题也暴露出来。中职生是特殊的学生群体,对其心理健康的关注有助于提升平衡压力的能力,促进其生活能力的提高,也有利于职业水平和社会影响力的提高。通过深入分析中职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并据此提出了几点解决对策。
  [关 键 词] 中职生;心理健康;中职教育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18-0013-01
  近年来,中职教育发展迅速,教育资源对中职教育的关注也越来越多,发现中职生在个体行为中存在一些偏差,导致一些社会问题和个人价值观的实现问题等。正确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并积极展开对中职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够解决当下的心理问题,并防止新问题的产生。对中职生心理问题的关注是人文主义教学精神的体现,也是国家现代化教育这个环节的要求。
  一、中职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
  对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分析,主要分为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
  (一)客观方面
  应试教育使教学中心更加围绕成绩,而忽视了对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导致好学生“一帆风顺”,学困生“进退两难”,选择中职学校更多的是迫于无奈,导致学生对自身信心的降低;现在很多中职生都是独生子女,父母不舍得让孩子吃苦,认为不需要辛苦读书,之后照样可以找个好工作。要么就是家长长期忙于工作,而疏忽了对学生的关心和关爱,导致一些心理问题的产生;社会环境变化比较快,学生从初中到中职,学习内容和方式有很大的转变,而心理却没有跟上,导致出现孤独感和空洞感。而且社会竞争压力比较大,就业环境并不乐观,中职生因此滋生出许多心理问题,引发了消极的情绪。还有社会上一些不良之风,有向校园渗透的趋势,学生受到这种思想的毒害,对不良诱惑有所回应,导致问题更加严重。
  (二)主观方面
  从主观分析,学生的生理年龄与心理年龄不平衡,导致学生在少年向青年转型的过程中,出现更多的矛盾,从而产生心理问题。而且往往是理想和现实的差距,让失落感更加强烈,甚至产生与社会的脱节、对社会失望、更对自己失望;再者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容易受到一些不良思想和风气的影响,不能坚定自己内心的理想,很容易动摇,而随波逐流。对一些信息不加分辨就听信,甚至使用,如果没有及时的引导,很可能出现严重的后果。家长对孩子的期望也对其造成了一定的压力,学生不懂得如何调节,就出现了心理问题。
  二、解决中职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
  (一)社会方面
  社会要加大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力度,从而减少社会上不良思想和风气。通过网络宣传进一步渗透中职生的生活,从更易影响他们的角度来进行思想影响。在微博、论坛等社交网络中,树立良好的舆论风气,引领社会正能量,给学生更大的精神支持和学习保障。可以设计一些关于心理健康的动画,增强宣传趣味性。还可以组织心理健康的知识讲座,或是综艺节目等,在娱乐的形式中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同时引起公众的重视。
  (二)学校方面
  学校方面对中职生心理健康的管理更加重要和直接,具有更加有利的教育作用。学校一方面在校内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积极学习文化科学知识,成为对社会更有价值的人。可以组织多样化的心理健康活动,比如,召开心理健康活动,给广大教师提供心理健康辅导方面的理论和手段。或者是加强人文主义的宣传,在校内多设计一些宣传画、宣传标语,逐渐建立健康的学校“软环境”。還可以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讲堂,提供更多科学的理论。组织心理健康知识问答比赛,以游戏的形式让学生感受良多;另一方面要加强对个别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的引导,纠正他们的错误认识。并且在关心、关爱的基础上,对学生严格要求,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使他们发现更多自身的优点。成立学校心理咨询室,让有心理问题或是有心理方面疑问的学生能够有专业的指导,从而解除疑问或是有初步的引导。学校同样可以将其作为一项基本考核,提高师生对其的重视。
  (三)家庭方面
  要关注孩子的成长,不仅是满足物质基础,更重要的是提供良好的心理成长环境。父母的关爱是孩子成长必要的养分,如果缺失,就很可能会造成许多心理问题;父母通过多接触,改变教育方式,组织家庭活动等形式来增加与孩子的互动,增进感情,从而更主动地去了解孩子的心理状态。这样不仅能够解决一些心理问题,而且会防止心理问题的发生和恶化。
  (四)学生方面
  心理健康问题的解决,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是不能忽视的。学校通过教育让学生掌握必要的调节心理的知识,学生加以使用,解决问题或是及时疏导不良情绪。同时,学生要增强自身的心理承受能力,能正确地判断是非对错,对不良诱惑可以自觉抵制等。在出现心理问题时,学生要积极向教师和家长求助,在与其交流和自我监督的过程中,逐渐消除他们的不良心理影响。
  总之,中职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产生是多方面的,解决之策也不可能是“独立完成”的,必须团结社会各个力量,在良好社会氛围这个大前提下,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
  参考文献:
  [1]孟晓乐.中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探析及对策[J].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4).
  [2]包炎兵.中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教育对策研究[D].天津大学,2008.

相关文章:
  • 1 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语文教学的路径探究及思考
  • 2 基于CiteSpace的国际中文教师文献综述可视化研究
  • 3 新时期职业本科院校音乐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路径分析
  • 4 医药院校药物化学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与实施
  • 5 高校军事理论课程互动研讨式教学模式探析
  • 6 装备维修保养技能训练课程教学设计探析
  • 7 制药工程工艺设计实验模拟车间型教学探究
  • 8 产教融合视域下卫星导航定位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 9 应用型本科商科专业教材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 10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课程案例库建设及案例式教学的探索应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