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中职院校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为国家培养具有一定素质的劳动者,培养初、中级的专门技术人才,但是因为中职教育的学历层次较低,学生的组成十分复杂,学生的整体素质水平偏低,经常在课堂上会出现失范行为,对教育教学产生了不利的影响。旨在探讨学生课堂失范行为的管理策略。
[关 键 词] 中职学生;失范行为;管理策略
[中图分类号] G718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20-0027-01
中职教育的学生入学门槛低,生源组成较为复杂,整体素质偏低,经常发生扰乱课堂秩序、破坏教学环境的行为,对中职教育教学的顺利展开埋下了隐患。如何规范中职学生的失范行为,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改变学习习惯、提高专业技能成为中职教育教学重点研究的问题。
一、中职学生课堂失范行为表现
(一)中职学生课堂失范行为类型
在对众多中职院校的课堂教学调查分析中总结得出,中职院校的学生课堂失范行为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阅读课外书籍、玩手机、交头接耳、睡觉、吃东西、随意走动等,在课堂中故意起哄,经常迟到早退等。
(二)中职学生课堂失范的课程类型
中职学生在课程类型的安排上主要分为专业课程和公共课程,一般失范行为表现最为严重的是在公共课程中,在专业课程中这种现象相对较轻,主要是因为学生对课程的重视程度不一,大部分学生认为专业课程是自己需要学习的核心课程,直接关系自己的专业发展和未来职业规划,不仅是学生,学校和教师也对这些课程设置有明显的侧重,所以导致学生在专业课程以外的课程中更容易出现失范行为。
(三)中职学生对课堂失范行为的态度
针对中职学生对课堂失范行为的态度,进行了问卷调查,发放了100问卷,回收98分,有效问卷96份,其中对课堂失范行为表示支持理解和持中立态度的学生有70人,占有样本总数约73%,表示严厉指责这种行为的有19人,约占样本总数的20%。其中表示支持的学生认为中职與普通中学不同,学习更为自由,没有高考的压力,教师的管理也相对松弛,所以可以理解这种行为;表示不支持的学生认为课堂是神圣的地方,做出行为时要考虑场合,严格律己,这样才能学到真本事。
二、中职生课堂失范行为的管理策略
(一)加强学生良好课堂行为的自我培养
学生学会对课堂行为分析和判断,清楚地认识到失范行为的危害,才能选择正确的行为方式进行课堂实践。中职学生要对自己的行为提出明确的要求,制定具有规范性和科学性的行为标准计划,严格按照自己的计划展开各种课堂行为实践,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实现自我成长和自我发展。同时,教师也要监督、指导学生,参与学生良好课堂行为的培养,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同时,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二)完善教师和学生的管理制度
学校要对现在的中职教师的心理特点展开分析,对教师进行教学培训,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和教学能力,保证教师具有良好的人格魅力以感染学生、调动学生。所以中职院校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师和学生管理制度,在实现对教师完善管理的基础上,协同教师对学生进行管理,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减少在课堂中出现失范行为的概率。
(三)增强所设课程的实用性
中职教学课程设置的主要的目的是服务学生,学生是教育教学实践的主体,是教学的核心。并且课程设置是否合理直接关系教师授课的效率以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中职院校要对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展开分析,除了设置专业课程和公共课程以外,还应该设置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选修课程,促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保证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防止学生失范行为的发生。
(四)加强德育实践
道德发展的主要由道德认知、道德责任、道德行为和道德规范等组成,首先中职院校应该根据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展开德育课程的创新,现在德育实践课程的设置主要有体验感悟类的双I课程、野外适应性生存训练课程和项目实践类的CPS课程。并且这三个方面都是将调动学生的实践性作为教育的主要方向,通过组织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道德正义感和组织协调能力,实现自我的价值,以及自我的超越。
综上所述,我国职业教育在发展的过程中遇到较多问题,生源组成较为复杂,整体素质偏低,经常发生扰乱课堂秩序,中职院校需要加强学生良好课堂行为的自我培养,完善教师和学生的管理制度,增强所设课程的实用性,加强德育教育实践,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改变学习习惯、提高专业技能,减少课堂失范行为的发生,提高中职教育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李金叶.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校园行为失范及教育对策研究:以衡阳市Y学校为例[D].湖南科技大学,2013.
[2]周俊奇.当前中职生礼仪失范问题及其改善策略[D].河南师范大学,2014.
[3]王丹,刘闲.大学生课堂失范行为的校内成因及规避策略[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11).
[4]张学.“90后”高职生课堂失范行为的内因及对策探析[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