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现代师带徒教学模式是现代职业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的重要实践,将理论知识学习、职业技能训练和工作实际三者结合在一起,工学交替,做中学、学中做,是电类专业教学模式改革的全新尝试。
[关 键 词] 电类专业;现代师带徒;实践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20-0033-01
打造企业课堂,实施以做为主的现代师带徒教学模式,将理论知识学习、职业技能训练和工作实际三者结合在一起,工学交替,做中学、学中做,是电类专业教学模式改革的全新尝试,以“职业人”的身份参与岗位训练和实践,真正做到立体式校企对接。
一、深入开展校企合作共同打造师带徒岗位
将理论课堂移植到合作企业和校内实训基地内部,建成能容纳20~30人的信息化智慧教室,便于实施线上线下混合教学。
在合作企业和校内实训基地设置专属区域,建成若干个师带徒实习工位。如元器件筛选工位区、焊接工艺工位区、装配工位区、调试工位区、测试工位等,每个工位区又有若干个不同的工位。
在企业生产线上共同打造真实工位区,学校利用实训基地建设资金帮助企业增加设备提升对外服务能力,增加学生实习岗位。
二、“师带徒”教学模式设计
根据电类专业岗位职业能力要求和每学期的课程安排,使课程和岗位尽快尽早对接。从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到专属工位区再到生产线工位区渐进式实施师带徒专业教学实践。通过岗位师傅的“传、帮、带”进行有效训练,最终零距离对接企业生产实际。
三、“师带徒”教学模式的组织实施
(一)处理好“师带徒技能训练提纲”与教学计划的关系
首先就是要調整以往的教学计划,使教学计划适应实习工位的需要。做到内容换位、时间错位、活动定位。内容换位就是合理安排“工”与“学”的比重,把以前理论课唱主角换位为实践课唱主角,增加在企业的学时。时间错位就是各小组同时进行几个工位,规定时间内进行工位轮换。活动定位就是每个小组按照进行的内容定位在相应的工位学习。
(二)处理好传统教学法与“师带徒”训练方式之间的关系
整合教材,避免传统学科式教材把知识与技能割裂的现象,使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衔接,知识和技能相互渗透;把传统的先学后做变成做中学或者做后学,一切知识的学习都围绕技能训练;把学科知识学习的理论钻研变成匠心独运,培养工匠精神。如何发挥岗位工位师傅的“传、帮、带”作用,是师带徒教学模式实践成败的关键。
(三)做好过程评价和考核工作
建立完善的评价考核机制,在学生实习工程中做到时时有任务,时时有记录,时时有考核,任务书和考评表编在一起,做到边实习、边记录、边评价。
(四)根据实际岗位工位情况,给学生合理分组
尽量让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工位,通过内容换位、时间错位、活动定位方法合理安排学生实训内容和实训时间,目的是尽最大可能挖掘企业硬件条件的作用,提高实训效率。
四、条件保障
现代“师带徒”教学模式的实施需要有很好的硬件和软件保障,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
(一)深度校企合作
通过共同成立专业建设委员,协商签订订单式人才培养项目协议,安排订单班学生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安排我校相关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开展企业员工培训工作,设备资源相互开放,品牌资源共保共荣保证双方利益最大化,提升企业对外服务能力,增加学生的实习岗位和工位。
(二)完成课程和岗位的对接、教材和技能的对接的设计
按照课程对接岗位群,教材对接岗位,技能对接工位的要求,多方参与进行系统化设计,提高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的针对性。
(三)高标准打造师带徒“师傅”团队
师带徒教学的实施效果主要取决于“师傅”团队,(1)让“师傅”积极参与师带徒岗位工位设计,课程和岗位的对接、教材和技能的对接的研究,教学模式实施办法的研究,亲力亲为。(2)要对“师傅”进行教育教学理论和方法方面的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教师素养。
五、成效显著
电类专业现代师带徒教学模式实施工程中成效显著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生的学习兴趣显著提高
这种模式让学生做中学,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巩固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二)专业建设不断提高
通过这种课堂进企业师带徒的模式,能够及时调整专业结构,与企业共同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使专业结构更趋合理,特色更加鲜明,较好地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电类人才的需求。
(三)促进了“双师资格”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到企业的机会大大增多,从而使教师在科技研发推广和技术服务中丰富基础理论,提高业务能力和实践能力,这是保证学校应用性、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所在。
(四)促进了学生实际就业
师带徒的模式,充分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根据岗位能力要求,重构课程体系,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密切校企合作,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顶岗能力,使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尤其是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不断提高。
电类专业现代师带徒教学模式的实施,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工学交替,符合电类专业中职生的认知规律,以企业课堂为土壤,实现和就业岗位群零距离对接。
参考文献:
[1]王磊.维修电工专业一体化实训室建设方案的研究[J].教育,2011(1).
[2]吴蔚萍.对“师徒帮带”制度的几点反思[J].中国教师,20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