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论文中心 >

知行合一视域下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

2017-10-21  |  点击:  |  栏目:论文中心

  [摘 要] 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高校应从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建设、优化网络新媒体、典型示范教育、社会实践活动等方面入手,实现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认同和自觉践行,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关 键 词]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知行合一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21-0008-01
  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国家领导人强调指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如何正确引领大学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认知到认同进而自觉践行,课题组认为应从以下五个方面下工夫、做文章。
  一、抓好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是培育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首要路径。课题组成员在对本校大学生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问卷调查中发现,有个别学生对问卷调查表中的一些问题还存在模糊认识,如“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马克思主义是不是过时了?”“爱国主义是不是过时了?”等问题,存在认识不足,甚至出现一些偏差。如何厘清这些模糊认识,校正这些偏差,需要思政课教师在教学中为学生答疑解惑。就高职院校而言,就是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即二十四个字)进行分解,分别融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两门主干课程的有关教学章节之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进行重点解读。
  二、建好校园文化
  1.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术讲座、知识竞赛等内涵丰富的活动之中,让学生在活动中增进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和认同。
  2.充分利用校园网、广播站、校报、橱窗、板报等校园文化载体和校园网、校园QQ群、微信群、微博等平台,广泛深入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渗透到以“奖、助、评、罚”为主要内容的学校制度文化建设中,以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
  4.发挥以学生社团、学生宿舍、学生班级等载体的活动场所的辐射、带动作用,提升大学生活动场所的文化品位,打造校园文化精品。
  5.挖掘以校园建筑、校园绿化、美化、亮化、净化工程所构成的物质文化,充分发挥校园物质文化的陶冶作用。
  6.激活以校训、校歌、校徽所构成的大学精神文化,挖掘和发挥以校园文明公约、学生行为规范所体现的制度文化以及由学风、教风、校风所构成的校园文明风尚等的熏陶与滋润功能。
  三、用好网络新媒体
  在信息化时代,网络新媒体对大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響。如何利用好网络,让网络成为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有益工具。首先,就要利用先进文化占领网络阵地,真正打造一个健康的网络交流平台,让广大学生在使用网络中增长知识,健康成长。其次,要建好校园网站,建好QQ群、微信群和微博平台,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同时,定期推介先进事迹和典型人物,扩大核心价值观在网络新媒体中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四、抓好典型示范教育
  1.精心挑选典型案例运用于课堂教学中。如“我不欠你一分钱,你要垒好每块砖”的诚信典范——李江福,敬业奉献典范——“中国氢弹之父”于敏和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的爱国故事以及每年评选表彰的全国道德模范等,都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生动鲜活的真实教材。
  2.善于挖掘大学生身边的典型事例。通过开展“学习之星”“诚信之星”“助人之星”“孝亲之星”“创业之星”“进步之星”“励志之星”等系列评选活动,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充分发挥好榜样的激励作用。
  五、开展好社会实践活动
  1.充分利用好专业实习实训平台。要让大学生在实习实训的同时,自觉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亲身体验“爱岗敬业、责任担当”的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
  2.充分利用寒暑假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研活动。积极引导大学生在社会调研中体察国情、社情和民情,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和认同。同时,在社会调研中让大学生融入社会,让他们感受自己肩上的一份责任和担当,增强社会责任感和担当意识。
  3.组建青年志愿者服务队伍。高校要以服务城乡社区和学校为重点,以相互关爱、服务社会、扶贫帮困、环境保护等主题,重点关注空巢老人、留守儿童、残疾人等弱势群体,开展多种形式的志愿服务活动,让青年大学生在活动中接受教育,提升素质。
  4.结合“中国梦”“社会主义有点‘潮’”等主题深入开展系列专题教育活动,让大学生在活动中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与认同。
  5.组织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自然博物馆和科技博物馆等德育基地,让他们在活动中加深对党史、国史的了解,增强其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激发其爱国热情,提高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性。
  参考文献:
  [1]刘桂宇.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路径研究[D].广西大学,2014.
  [2]武坦.网络背景下的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J].青春岁月,2015(1).

相关文章:
  • 1 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语文教学的路径探究及思考
  • 2 基于CiteSpace的国际中文教师文献综述可视化研究
  • 3 新时期职业本科院校音乐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路径分析
  • 4 医药院校药物化学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与实施
  • 5 高校军事理论课程互动研讨式教学模式探析
  • 6 装备维修保养技能训练课程教学设计探析
  • 7 制药工程工艺设计实验模拟车间型教学探究
  • 8 产教融合视域下卫星导航定位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 9 应用型本科商科专业教材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 10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课程案例库建设及案例式教学的探索应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