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近年来,高职财务管理专业对口单招生源不断扩大,原来面向普高生的人才培养方案已不合时宜,以对口单招学生的学情分析为基础,重新定位人才培养方案,对构建符合对口单招学生学情的高职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提出若干建议。
[关 键 词] 对口单招;高职;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21-0019-01
近年来,高职财务管理专业对口单招生源不断扩大,原来主要面向普高生零专业基础的人才培养方案显然已不合时宜。以中职生源为起点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如何衔接才能达到人才的培养规格,同时又能避免重复教学、高职院校与中职院校专业课重复开设等问题亟待解决,因此,高职院校有针对性地研究对口单招生源的人才培养方案、重构面向中职生的课程体系是当前形势下的现实需要。
一、对口单招生源的学情分析
(一)专业认知差
在中职教学中,应试教育的重点是考试内容,因此这些学生通过单招考试进入高职院校之后对财务管理工作岗位和岗位职责、岗位工作内容依然缺乏了解,没有对财务管理专业形成正确的认知。
(二)学习习惯有待改善
单招学生适应了中职阶段“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自我学习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较弱。对遇到的问题习惯依赖别人,当不能达到自己的目标时,容易放弃,缺乏自主探究的精神和持之以恒的毅力。
(三)基础素质薄弱
由于对口单招学生基本素质相对较差,其学习能力、理解能力、思维能力等不如高中生。在中职教育阶段,大量的时间用于专业课的学习,与高中毕业生相比,基础文化课显得薄弱。
(四)专业基础参差不齐
学生经过中职三年的学习,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特别是对口单招考纲所涉及的五门课程。但是由于培养单位的能力、条件和目标不同,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深浅度上显示出明显的区别。即使同一培养单位的毕业生,其专业能力上也有很大的差异,这种差异给高职专业教学带来很大的影响。
二、人才培养目标重新定位
职业技术属性是高职教育的基本属性,其不同于普通高等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高职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应当突出具备娴熟的职业技能。此外,财务管理专业的职业核心能力体现在“管理”,如资金管理、投资管理、筹资管理、财务预算、财务控制等,因此高职财务管理专业应以金融学为理论基础,以会计学为商业语言,以管理学为工具,培养具有扎实的現代财务管理理论和方法以及法律、会计、金融理论基础等相关学科知识,能够胜任各类中小型公司的财务分析、决策、规划与控制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三、构建适合对口单招学情的高职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议
基于对口单招生源学情分析,本文对构建符合对口单招学生学情的高职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提出如下建议:
(一)增设专业认知课程
在中职教学中,应试教育的重点是考试内容。因此对口单招的学生在进入高职之后对日后从事的工作岗位和岗位职责、岗位工作内容依然缺乏了解,没有对财务管理专业形成正确的认知,应增设财务管理专业认知课程。
(二)公共基础课分层教学
对口单招生升入高职院校后,对文化基础课程的学习普遍感到困难,尤其是高等数学、应用写作、大学英语等课程,这些文化素质课程的基础最终影响了他们对较复杂专业课程的学习。因此在高职阶段,应分层进行公共基础课教学,分出必修、选修的层次,供学生选择。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多选学这类课程,其余学生则只学习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即可。
(三)专业基础课有效有效衔接
目前,高职院校财务管理专业和中职院校相关专业的基础专业课程重复比例较高,出现升入高职的对口单招学生吃“回锅饭”的现象,这不仅造成中、高职会计专业教育资源的浪费,学生错失更多学习机会,又影响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因此高职财务管理专业在专业基础课的设置上要考虑中职学生的基础,与中职阶段的专业课有效衔接,减少重复,也可通过适当减少课时量来达到效果。
(四)专业核心课程强化教学
基于对口单招学生的学习能力较弱,理解、分析能力与高中生相比有差距,应加强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专业核心课程加大学时的同时专业课教师在教学中也应针对学生学情因材施教,重新安排教学,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
(五)增设专业选修课程
对口单招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能力也有很大不同,因此要增设选修的拔高专业课程,供学有余力的学生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学习,不同层次专业课程赋予不同学分。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多选学这类课程,其余学生则只学习必修的专业课程即可。
参考文献:
[1]吴宏远.高职会计“对口单招班”人才培养的相关探讨:基于工作岗位的思考[J].商,2016(5).
[2]王玲玲.促进中高职有效衔接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J].时代教育,2014(9).
[3]钱胡风.会计类专业中高职衔接的问题与对策[J].职教通讯,2017(02).
[4]杜怡萍.中高职衔接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