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互联网时代,以大数据学习为特征的学习方式在高职课堂教学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目前,大数据条件下高职教师职业发展研究已经成为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课题。介绍了大数据对教育产生的重要影响以及国内外大数据教育的发展情况,分析了大数据条件下高职教师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大数据条件下高职教师职业发展的对策。
[关 键 词] 大数据;高职教师;职业发展;机制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21-0026-02
一、前言
随着国家对教育信息化的快速推进和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创新发展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和引领已经越来越成为教育界的共识。2014年3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2014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中指出:加强对动态监测、决策应用、教育预测等相关数据资源的整合与集成,为教育决策提供及时和准确的数据支持,推动教育基础数据在全国的共享。教育大数据的应用已被列入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工作程序中,大数据势不可挡被推广并与教育领域的深度融合成为大势所趋。目前,与美国相比,一方面中国教育领域长期受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理念”影响较深,转变的难度很大,推广效率低,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另一方面,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等互联网学习方式的革命对高职教育产生严峻挑战,基于大数据的教学方式变革是高职院校互联网化生存必须面对的趋势。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2011年5月,全球知名咨询公司麦肯锡发布了《大数据:创新、竞争和生产力的下一个前沿领域》报告,首次提出了“大数据”的概念,并在报告中指出“数据已经渗透到每一个行业和业务职能领域,逐渐成为重要的生产因素:而人们对海量数据的运用将预示着新一波生产率增长和消费者盈余浪潮的到来”。
美国教育部在2012年10月发布了《通过教育数据挖掘和学习分析促进教与学》报告,其中提出“目前教育领域中大数据的应用主要有教育数据挖掘和学习分析两大方向”。
Anthony G.Picciano教授(2013)认为:教学应用大数据分析处于起步阶段,还需要几年才能成熟,但它对教育决策的参考作用已经充分体现。为此,教师必须在思想观念、教学、科研、管理、人际交流等方面做好准备。
可汗学院创始人萨尔曼·汗(2015)说:大数据将影响教师的职业发展。他们中的一部分从传统教学岗转为輔学岗,承担线下的辅学、导学、答疑、互动、评价等功能。而还有一部分则从传统的教学岗转为致力于新的教学内容和方式的创新,会催生知识加工师、活动设计师、活动体验师、家校联系师、家庭教师、拓展训练师等,教师分工将更加精细。
(二)国内研究现状
从2013年起,在国内教育技术领域掀起了大数据教育研究的热潮,《2014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等政策文件不断推出,在国内的知网、万方等数据库检索显示大数据下教师角色、职业发展相关的研究文献,整理如下:
梁文鑫(2013)认为,在大数据时代“教师完全有可能实现对每个学生的学习数据进行分析,进而实现真正的因材施教,即将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数字化,包括教材(知识点)和学习活动”。
陈金平(2014)指出,大数据时代教师为了适应教学改革的趋势,实现良好的教师职业发展,要加强大数据整合能力的培养以适应个性化教学的需求、改进课堂教学模式、提前做好自我准备,参加相关培训和研修以提高自身教学和科研水平。
杨淼淇(2014)指出,教师作为学生和信息知识之间的主要媒介,在大数据的环境下,逐渐由曾经的“传道授业解惑者”转变为“教学相长的引导者”,教师需要适应新时代的要求,贴合实际地设计有关本专业大数据实验及实践环节。
周旭(2015)提出,大数据时代下的教师职业发展的过程中面临诸多挑战,如教师角色转变、教师知识、教学设计。然后分析了大数据时代下的教师职业发展的路径:加强相关性思维、转变职业理念、发展数据能力、开展个性化教学。
(三)综合述评
国内外的研究者都充分认识大数据对教师的影响,对大数据下教师的职业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但这些建议都是零散不系统的。而我国学术界对大数据在教育领域应用的研究,特别是教师职业发展方面的研究相对较为滞后,且研究深度和广度不够,多停留在对一般性理论意义的阐释上,思辨研究过多而缺乏系统的归纳总结。
三、大数据条件下高职教师职业发展问题
(一)高职院校缺乏大数据变革的氛围、支持和推力
尽管大数据已经进入学校教育者的视野,各种级别的会议、期刊对大数据引领推动教育改革呼声不断,但应看到,在高职课堂教育中传统教育的理念仍然根深蒂固,部分教师对大数据仅仅只是听说,对于怎样开展一无所知。另外,因为种种原因,政府和高职院校对大数据教育改革的支持力度仍然不够,高职院校缺乏足够的信息技术软件和硬件条件,无法有效利用大数据进行教学改革。
(二)高职教师的角色定位不准、职能不清
传统的课堂教育倡导“教师为中心”“教师是知识灌输者”“教师是资源建设者”的教育理念,而大数据完全颠覆了这一观念,首先课堂传授的知识完全重构了,学生学习的知识不是模块化的,而是发散性、关联性的,学习过程中教师的角色更多的是启发者、引导者、监督者、合作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中心。另外,教师的整个教学工作从教学设计、教学资源建设、教学组织、教学评价,教师所要完成的工作无论数量还是内容都发生了很大改变。
(三)高职教师数据素质能力不足
当前很多发达国家均开始关注教师使用数据改进教学效果的能力,而美国在2014年时就已有19个州的教育者资格认证与项目审批中明确对教师数据应用能力提出了要求,确保教育工作者知道如何获取、分析和使用数据以支持教与学。但我国到目前为止仍然没有任何针对教师数据素质要求的标准,高职教师大数据应用能力不高,宏观层面缺乏大数据使用能力的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