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论文中心 >

中职数控车床课程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索

2017-10-25  |  点击:  |  栏目:论文中心

  [摘 要] 探讨了合作学习小组的构建原则,中职数控车床课程合作学习小组的构建,以及如何在数控车床工艺部门和生产部门两个场景实施小组合作学习。
  [关 键 词] 数控车床;小组合作;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21-0047-01
  小组合作学习是班级授课制背景下的一种教学方式,教师通过指导小组成员展开合作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将师生之间的交流变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改变了教师“垄断”整体课堂而学生处于被动地位的局面,这样不仅突出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同时也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社会合作精神与人际交往能力等方面的综合素质。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提高教学效率的策略,应该积极运用到中职数控车床课程的教学改革中。
  一、中职数控车床课程分析
  数控车床课程从知识、技能上要求学生掌握数控车削加工工艺知识和数控车床编程指令等理论知识,并能够在分析零件加工工艺的基础上综合运用编程指令编制零件的加工程序,能够操作数控车床加工出符合图纸要求的零件。
  实际生产中,企业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尽可能减少数控车床非故障停机时间,数控车床操作工岗位直接关联人员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为编程员,主要负责零件加工工艺分析与程序编制,另一类为操作员,主要负责操作数控车床完成零件的加工。因此,数控车床课程可以按企业生产实际,以教室构建工艺部门和以实训车间构建生产部门两个场景组织教学。工艺部门场景以培养学生掌握数控车削加工理论知识并能综合运用理论知识的能力为主要教学任务,生产部门场景主要以培养学生熟练操作数控车床的技能为主要教学任务。
  二、合作学习小组的构建原则
  如何科学地构建科学合理的合作学习小组,国内外研究实践比较一致的观点是都要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组内异质”是为了让优等生的才能得以施展,中等生得到锻炼,学困生得到帮助;“组间同质”是为了使小组之间形成合理、公平竞争意识,又促进组内合作意识和合作学习能力的提高。根据学生的组内差异情况把这种学习小组称作“异质型合作小组”,这样不但有利于学生间的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又为全班各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既有利与增强小组优胜的信心,又有利于学生主体能动性的发展。
  “异质型合作小组”的科学性、优越性虽然显著,但凭一种建组方式应对千差万别的教学情况既不现实,也不符合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因此,小组的建立以异质型合作小组为主,同时应根据实际情况不同而采用不同性质的建组为补充。
  三、中职数控车床课程合作学习小组的构建
  按“异质型合作小组”的构建要求“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具体的操作方式为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而各学习小组的综合实力大体平衡。
  数控车床课程的教学既有理论教学,也有技能教学。因此构建学习小组时,是按照学生理论水平还是技能水平高低分组?理想的状态应该是综合考虑学生的理论与技能水平及学生的能力来分组,但是这仅凭教师个人特别是在教学的起始阶段是很难划分出合理的学习小组。
  教师如果仅仅依据学生的成绩高、中、低三个层次生硬地分组,学生感觉到时受到教师权威的胁迫而暂时凑合一处,小组的合作会普遍缺乏内在动机。分组应该给学生以自主权。根据已有的研究结论,小组人数以4至6人较为适宜,教师只需根据班级的人数告诉学生班级应按综合能力的高、中、低分为几个小组,之后可以把分组的任务交给学生、让他们自主讨论,学生之间的了解在学业、技能和综合能力上比教师对学生的了解要深刻得多,学生自主讨论的分组有其客观公正性。但是这种分组毕竟没有經过实践的检验,教师还应该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对分组做出一些调整。
  四、中职数控车床课程合作学习小组的实施
  数控车床课程的工艺部门场景主要要求学生对数控车床课程一些概念的理解、掌握和运用。例如,数控车床的指令的教学,要求学生掌握指令的格式、指令功能、指令数控车床上所控制的对象及动作等,单纯依靠教师的讲授并不能让全部的学生理解,这时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内展开讨论,未理解的学生可以提“很不专业”的问题,对知识理解了的学生以其“生动形象”的语言解释甚至做一些肢体的动作比划给小组其他学生,使枯燥的概念变得生动,在轻松的学习环境中学生对所学习的指令形成比较深刻的印象。因此,对数控车床中比较单纯理论性知识的学习,可以以小组讨论式学习为主。为了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还可以在小组内部展开互相提问、互为解答的小组问答式学习。对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例如零件的加工程序编制,则必须要求每个学生先独立思考、自学,然后再展开组内的交流讨论。
  数控车床课程的生产部门场景主要以技能教学为主,同时强调小组团结协作共同完成生产任务。这时可以让小组成员轮替扮演不同的角色,如生产组长、维修员、操作员、安全员和质检员等角色,各角色各司其职。在小组间的竞争中,小组中任何一个成员的失误都可能影响整个小组的成绩,小组成员不能协调一致也可能让小组在竞争中失败。通过小组合作、角色扮演,使小组内各成员有各自的工作任务,学生的技能水平在小组的竞争中逐步提高,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团结协助的意识。
  参考文献:
  [1]王秀玉.如何优化分组学习[J].现代教育,2011,13(Z1):45.
  [2]王小杰.职业学校分组学习教学初探[J].职业教育研究,2006(6):141-142.

相关文章:
  • 1 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语文教学的路径探究及思考
  • 2 基于CiteSpace的国际中文教师文献综述可视化研究
  • 3 新时期职业本科院校音乐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路径分析
  • 4 医药院校药物化学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与实施
  • 5 高校军事理论课程互动研讨式教学模式探析
  • 6 装备维修保养技能训练课程教学设计探析
  • 7 制药工程工艺设计实验模拟车间型教学探究
  • 8 产教融合视域下卫星导航定位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 9 应用型本科商科专业教材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 10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课程案例库建设及案例式教学的探索应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