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病例驱动法在康复评定教学中具有显著成效。康复专业学生通过病例学习,提高临床思维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操作能力。因此,病例驱动法在康复职业教育改革中具有一定可行性。
[关 键 词] 康复评定;病例;临床思维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21-0062-01
《康复评定技术》是高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也是第一门专业课。本研究在《康复评定技术》教学中,引入教学病例驱动教学法,并将其与传统教学法进行对比,探讨这种教学法对学生专业素养的影响。
一、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选择常州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学生,以2013级50人、2014级49人作为研究对象,将2013级设为对照组,2014级设为实验组。
(二)研究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即讲授专项技术理论—专项实践操作—各类病例的三段式教学。实验组采用病例驱动教学法进行教学。病例驱动教学法即将传统三段式教学模式中教学顺序调整,即专项技术理论—各类病例—转向实践操作。
1.课前准备
教师要全面了解每种疾病患者的情况,甚至要学会模拟每种疾病患者临床表现,在课堂中扮演标准化病人角色。引入病例前,任课教师需要利用部分课时向学生讲解15种单项评定方法理论知识。
2.课堂教学
学生掌握单项评定方法理论知识后,教师引入病例。可由任课教师自己扮演标准化病人,也可在课前培训学生扮演标准化病人。让学生通过观察模拟演示,了解相关病史资料。待学生掌握病例情况后,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康复评定方案。每组讨论方案提出后,以头脑风暴形式进行全班讨论,最终确定本病例康复评定方案。
3.课程考核
该门课程考核分为理论考试和操作考试。理论考中病例分析题的分数在总分中占比为全卷百分之十,所考病例均为所学病例。操作考核中,教师根据各类评定技术难易程度,将操作题分为A组题与B组题,考生从A组与B组各抽取一题,难易程度均等。
(三)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均录入SPSS19.0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二、结果
对照组与实验组理论知识与技能操作成绩比较,经数据统计发现,实验组学生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