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韩雪锋
[摘 要] 以分组教学法为出发点,以信息类实践课为例,结合信息技术手段优化分组教学法,为大中专校的师生提供互助交换教学法设计和实施的方法。
[关 键 词] 分组教学;互助交换教学法;实践课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26-0096-01
大中专校的信息类课程要求学生对计算机及相关设备的使用、维护、维修都能达到一定的考工级别。而现实情况是学生不勤快,学校教改步伐慢。这些情况导致多数学生应用和维修能力与社会需求脱节。
一、互助交换教学法内涵解析
本研究中的“互助”既指组内互助,又指学会了不同知识技能的学习小组互相帮助教会对方本组的技能,“交换”指不同学习小组交换实验设备或任务。
二、互助交换教学法的实施
(一)教师实施方法
以下重点介绍互助交换教学法中教师的操作方法,总结成口诀是:选优生细分组,有演示有归纳;教组长答提问,操作时勤检查;全组会合作评,换设备师来控。具体解释如下:
1.选优生细分组:教师组织分组,,使每个小组有技能高手,以带动小组有效、有序地实施互助交换教学法。
2.有演示有归纳:教师的亲手演示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也可事先录制操作过程,课堂上边放录影边解释,并提炼出注意点和典型错误。
3.教组长答提问:教师巡视并教会组长操作实践,随时回答各组长的提问,解决操作中的实际困难。
4.操作时勤检查:教师随时检查学生是否有违规操作、危险动作,检查学生的操作记录本和实验报告,督促学生认真实践。
5.全组会合作评:组长负责辅导每个组员。教师监督和促进组长的辅导过程。组长和老师联合评价组员。教师随时关注评价表,从而督促每个组员学会技能。
6.换设备师来控:教师在各小组完成第一学习任务后组织互助交换。由老师发号施令控制全场,以防课堂混乱。每两个组的组长交换辅导对方后,整个组要交换场地或设备,继续由组长辅导组员完成第二学习任务。
(二)学生实施方法
1.自由分组后随机入座:组长由学习能力强、语言表达能力好、人际关系好的学生担任,要做到公平公正。记录员必须由文字能力强的学生担任。
2.所有人明确任务并聆听普适的操作方法:此步骤让每个学生产生初步的操作步骤印象。
3.组长先学先操作—组内学生协助组长—记录员跟踪记录操作过程及操作失误—组长完成操作任务:组长自己操作时必须又做又说以方便记录员记录,组员操作时组长必须只说不做,以便让组员真正学到操作技能。
4.记录员完成操作记录—组长辅导组内学生完成操作任务:记录员完成的操作记录本作为操作指南,由组长辅导组员完成实践任务。
5.任意两组的组长交换辅导对方完成新的任务—两组学生对调座位或实践设备—组长再次辅导组内学生:组长阅读其他组的操作记录,被其他组长辅导后,迅速学会第二任务的技能,然后在互换设备后辅导组员完成第二任务。
6.第二任务完成后继续实施互助交换教学法完成其他操作任务:组长辅导所有组员完成第二任务后上报教师,决定是否实施第三任务。
三、教学评价方法
1.教师向学生发放任务评价表:组长的评价表由教师进行评价,组员的评价表由组长和教师进行共同评价。任务评价表的样表如下:
2.评选最佳操作记录本:操作记录拍照公布到群里,通过投票系统评出优秀作品。课后,优秀记录本在教室或作品栏展示。
3.教师评出最优秀组长:根据小组成员的学习任务完成情况,教师对组长的表现进行评价和表扬。
4.合作评价和物质奖励:通过各组学生任务评价表上教师和组长的合作评价,算出小组平均分,评出最优秀小组,给予表扬或物质奖励。
四、本教学法中信息技术的应用
1.录像技术:教师事先对典型任务的操作过程录像及配音,分组教学时可以通过自备录像演示解说实践任务。
2.手机和因特网技术:智能上网手机已在学生中普及,可利用班级QQ群、微信群为教学服务。教学任务的发放、学生随时随地的查询、教学中作品的展示和评比,都用到手机和因特网技术。教师提供上网查资料的电脑若干,学生通过手机的即时通讯软件进行师生交流,為实施互助交换教学法服务。
3.微视频技术:各组长共建微信群,组长熟悉本组的第一任务后,将本组操作的技术难点以微视频方式记录,然后展示到微信群里,提高学习效率。
五、研究总结和展望
1.互助交换教学法中各组学习目标不同,小组间无法抄袭。学习成果的评价方式采用师生合作评价和实践评价方式,比较客观。
2.互助交换教学法能适应大部分信息类课程的技术多样性。
3.互助交换教学法的教学流程需进一步优化和简化,实施方法还需要进一步深化和细化。
参考文献:
[1]张英梅.中职数学分组教学的实践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4.
[2]许改芝.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科教文汇,20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