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徐友杭
[摘 要] 能力本位是职业教育的根本所在。对基于能力本位下的中职市场营销学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和相应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探讨。
[关 键 词] 中职; 能力本位;市场营销学;教学要求;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26-0095-01
一、基于能力本位的中职市场营销学教学基本要求
(一)调整教学大纲
依照市场发展需求,按照能力本位原则对课程教学大纲进行调整,以便大纲中的理论知识、能力及素质培养等内容符合学生未来就职需要,且理论和实践的教学体系必须满足新时期营销人才培养需要。[1]比如,描述课程教学目标时,应明确通过能力描述,如描述“市场细分”的教学目标,可调整为“通过学习能对周边消费市场进行正确细分”。
(二)优化教学内容
依照中职学生文化基础薄弱、理解力不强等特征,基于教学目标将学生理解难度大的一些理论删减,相应增加能有效培养学生有关专业能力的内容。依照市场营销学的内容编排,可分成三个部分:(1)基础内容,主要是市场营销基本概念、观念的变化及发展;(2)战略内容,主要涵盖市场营销环境分析、消费者行为及市场分析、市场营销调查等;(3)策略内容,主要包括产品、定价、分销及促销等方面的策略。这些课程内容都应通过师生互动式教学开展。
(三)改进教学方案
传统教学方案要求课程教师单单写出每节课的知识教学目标,对能力目标未加以重视。在职业教育中,能力培养始终是重点。为顺应新时期职业教育改革,应遵循能力本位的原则设计教学方案,明确每节课的知识和能力目标,同时在课堂教学中要重点落实能力目标。此外,在课堂上,教师的讲课时间控制20分钟内,余下的25分钟以探究、讨论、实训等学习为主,以便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二、基于能力本位的中职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改革
(一)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常用的教学方法,就是基于教师指导应用视听介质,对市场营销活动的典型案例进行情景描述,并进行分析,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思考、讨论、探究,根据问题进行针对性判断,作出相应决策,以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思考、分析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一种教学法。该教学法有助于转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让学生独立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主动学习、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譬如,市场营销学中关于产品生命周期(PLC)的教学,先把学生分成4个学习小组,再给学生展示某产品PLC不同阶段营销策略的案例。通常将PLC分成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及衰退期,教师指出让4个小组分别对PLC四个阶段的营销策略进行分析,各小组的学习目标和分工明确。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讨论,同时针对案例信息发表自己的看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热情和主观能动性,最后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通过此种方法使学生“动”起来,更主动地探究问题,以培养中职学生熟练应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沟通和表达能力。
(二)模拟教学法
模拟教学是理论教学和课程教学的重要结合,是顺应社会发展要求的,该教学方法注重理论知识教授和专业技能培养的并重。具体而言,就是教师在教学中,先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并让学生在情境感受、体验,理解知识点,达成学习目标。
比如,在“人员推销”的教学中,可采取模拟教学法。先把学生分成多个小组,每小组5~7人。教师创设商场手机推销的情境,每小组选出两名学生分别扮演推销员和顾客,模拟两者的沟通、交易等情况。这样不但能活跃课堂气氛,还可培养学生作为营销人员所需的职业能力,包括沟通交流、语言表达、应变等能力。
(三)实践教学法
市场营销学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协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还需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及分析和解决问题、沟通交流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基于此,应重视课程实践教学,可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在社会实践中学习知识、强化职业能力。
为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营销技能和能力,可在课堂教学后进行实践教学。可在周末、节假日组织学生参与社会企业的营销活动。[2]一方面,中职院校应和当地商誉良好的百货商场、家电销售公司、保健品企业合作,创建“市场营销实践基地”,定期組织学生利用周末、节假日、寒暑假去实践实训。通过此种实践实训活动,不仅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本上的知识,还能让学生学习到课本以外的营销知识,更重要的是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包括和顾客沟通、营销表达、耐心等方面。
总而言之,在中职教育改革深入的今天,应遵循能力本位开展市场营销学的教学,一方面要明确教学要求,根据职业要求和市场发展调整课程教学大纲,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案;另一方面,依照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以实现优质、高效的教学。
参考文献:
[1]刘旭.中职《市场营销学》教学方法初探[J].学周刊,2011(4):188.
[2]詹丽花.能力本位视角下高职市场营销学双语教学课程评价体系的构建[J].教育现代化,2016(34):297-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