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汪甜 吴思来
[摘 要] 通过教育实习,师范生可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锻炼和提高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情境式”教学实践能力评价是以“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发展为本”为理念,以教学情境为载体,对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进行评价。依据近几年在浙江师范大学生化学院师范生的教育实习过程中使用“情境式”教学实践能力评价模式的实践实际,介绍该模式的实施过程和具体应用。
[关 键 词] 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评价
[中图分类号] G65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28-0192-01
教育实习是师范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等师范院校的一门必不可少的综合实践课程。通过教育实习,师范生可以在教学实际过程中锻炼和提高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为了帮助实习生在教育实习有限的时间能获得更多的提高,我们有必要对师范生的教育实习过程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引导他们对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努力提高教学实践能力,提高教师教育的质量。
“情境式”教学实践能力评价是以“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发展为本”为理念,以教学情境为载体,对师范生完成教学实践任务、开展教学实践活动等各项能力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从而能够较准确地描述出该师范生现有教学实践能力的特点和不足,为其进一步发展教学实践能力提供指导,使其尽快成长为一名合格的教师。
在新评价模式的指导下,我们近几年在浙江师范大学生化学院师范生的教育实习过程中使用“情境式”教学实践能力评价模式,现将该模式的实施过程和具体应用总结如下。
一、“情境式”教学实践能力评价模式
“情境式”教学实践能力评价的全过程可以分为评价引导和评价发展两个阶段。
评价引导阶段一般在教育实习的试讲准备阶段、教育实习前期和中期。在教育实习的试讲准备阶段和教育实习前期,师范生通过听课、见习、试讲这些体验型教学情境,体验教学情境的多样化;到了教育实习中期,我们可以根据评价细则,利用问卷或者访谈对话的形式,,依据拓展型教学情境实施评价。这种评价方式使评价具体化、情景化,使师范生回答起来无拘无束、畅所欲言,使调查内容深刻,且获得较真实的信息。
相对于评价引导阶段,更为重要的“情境式”评价的发展阶段一般发生在教育实习的后期。在此时,我们可以让师范生自己以引导阶段为范例,针对具体的教学实践情境,反思自身在教学实践中的特色与不足,自问自答,自我总结,从而获得提高。在此时,指导教师也要针对具体的教学实践情境进行引导干预。通过几次反复评价,实习生就能熟悉这种评价方式,并能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通过这种评价方法来提高自己的教学实践能力,达到“授人以渔”终身受益的目的。
二、“情境式”教学实践能力评价在教育实习中的应用
“情境式”教学实践能力评价的前期指导教师起着主导作用,教师将为实习生提供一个评价的范例,但在实习后期乃至整个职业生涯,师范生可以沿着这一思路继续深入展开自我评价或同行评价。因此,这是一种以自我评价为主的、兼顾同行评价与专家评价的过程性评价方法。“情境式”教學实践能力评价方法依据具体教学情境的不同,除了上文中提到的问卷与访谈以外,它还可以有其他各种手段,根据近几年我们在教育实习中的实践,现总结如下:
(一)情境一——开设公开课
在教育实习过程中,师范生都有开设公开课的机会。但是在此期间,我们一般都会把大部分精力投放在公开课的准备工作上,而公开课结束后教学效果如何、师范生的教学实践能力能得到哪些提高却没有很好地得到重视。如果我们能在公开课结束后有计划地针对公开课的教学情境进行讨论及评价工作,引导学生自我反思,引发学生的同行评议,这样无论对授课学生还是听课的师范生来说,都是更有帮助的。
(二)情境二——观摩教学视频
观摩教学视频其实和现场听课类似,相比较之下还有一定的优势,例如:授课教师不受听课者干扰;观摩者可以随时观看、回放……我们在此时应该注意,在观看之前的讨论中,师范生应该对即将观摩的教学内容有所了解,最好是把自己的授课思路与同伴充分交流,有了结论后再去观摩。在观看后,主要针对一些有争议的问题或者视频中授课教师的教学特色进行讨论,并作出评价。
(三)情境三——分析课堂实录
课堂实录是将每次教学实践后的所思所想都记录下来的第一手资料,主要包括教学情境的描述、分析和评价。我们可以引导师范生利用好课堂实录,经常将课堂实录互相交流评价。
(四)情境四——进行视频剪辑,设置个案研究
师范生可以把自己的或别人的教学视频进行视频剪辑,将他们收集到的有关教学情境的所有材料集中在一起,把相关的主题都归为一类。这样做有利于师范生对自己的教学与自己或者同伴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为个案研究提供依据,也可以提供给同伴或教育专家考察和研究。
经过近几年在教育实习中的实际应用,通过“情境式”教学实践能力评价不仅能获得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提高的真实表现与成果,而且师范生本人参与评价,提高了他们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了他们对学生的责任感,对教育实习的重视程度和工作态度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师范生的教学状况得到了及时的反馈和改进。在不断的自我评价、自我反思中,师范生迅速适应了教师“角色”,最终获得自我成长,对师范生的整个职业生涯产生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叶澜.教育概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2]谢维和.教育活动的社会学分析[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