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侯富强
[摘 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中国已经逐步确立了市场经济体制。在这样的大环境下,高校大学生的就业环境和就业体制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自从我国在2003年开始实行高校扩招政策以来,高校大学生的数量越来越多,这虽然为学生的大学普及教育提供了更好的途径和方法,但是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大学生就业的问题。就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来说,要根据大学生的就业情况完善管理的方式、方法,不断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
[关 键 词] 高校;学生管理;大学生就业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28-0210-02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高等学校一直履行着为社会培养具有较高的职业胜任能力的、全面的、高素质人才的职责。近年来高等学校伴随着国家关于高校扩招政策的实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不管是高等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办学水平也都有了明显的进步,但是随着高等学校大学毕业生人数越来越多,大学毕业生在就业方面面临的形势越来越严峻,这也给高等学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传统的高校学生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社会对高校毕业生人才的需求,因此必须探索新的高校毕业生管理模式,不断培养能够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高素质、就业型人才,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改进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也才能够为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提供更好的帮助。
一、高校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现状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校扩招政策的不断深入,高校毕业生的数量越来越多,根据国家统计局和教育部发布的2017年最新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的在校大学生数量为2695.8万人,而且每年新增待业大学生数量上百万,如此庞大的大学生数量必然给日后的就业带来严重的压力,根据劳动部门的统计显示,我国高校大学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社会新增的工作岗位明显不能满足每年新增的大学毕业生数量。对高校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的问题,不能简单归咎于高校的扩招。现在很多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要求越来越高,如果有些大学生所学的专业与社会需求不一致就会面临就业困难的问题。对用人单位来说,相比较于大学生毕业院校的知名度来说,专业对口的学生更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一些名牌大学的毕业生由于所学的专业不适合市场需求而导致就业不理想的情况比比皆是,用人单位在看中大学生所学专业的同时,还特别注重大学毕业生的专长,专业对口同时有专长的复合型人才目前是人才市场最受欢迎的,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选择除了要求他们要有基本的专业知识技能以外,还应该具有相关行业领域的知识、语言表达能力和与人沟通配合的能力。
二、高校学生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在很长一段时间以来,高校对大学生的管理模式都是通过行政干预和权利为中心,通过对学生进行控制和约束来达到高校发展的目标,让高校沿着既定的方向不断向前发展,实现学生管理效率的最大化。而这种学生管理效率的最大化是一种管理数量的最大化,因为庞大的大学生数量给高校管理带来了很多的困难。但是这种管理模式并不能提高高校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大学生素质最大化,这种管理模式是一种从上到下的控制导向的传统模式,学生管理的组织结构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垂直管理方式,具有多层次和等级化的管理特点。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综合素质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学生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对大学毕业生的要求,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比如就业管理环境的不协调、管理体制相对于社会发展来说比较落后、传统的学科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脱节、高校的社团组织创新力不足、学生就业管理方式落后等。
三、构建适合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新型高校学生管理模式
构建新型的适合大学毕业生就业的管理模式不是简单的教会学生怎么找工作、如何就业,而是一种对高校大学生的全新的学生管理方式,是高校培养大学生符合社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和未来发展的趋势,通过调整学生的知识结构、锻炼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的新的管理模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进步,让他们能够快速适应社会发展的变化,能够在未来的就业道路上提高竞争优势,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
(一)转变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观念
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大学毕业生就业来说,他们之间的竞争是综合素质和能力的竞争,现在的高校大学毕业生人数众多,就业竞争很激烈,大学生必须改变传统的就业观念,这样才能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首先,要改变传统的就业必须选择大型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的“铁饭碗”思想;其次,要转变就业必须是和所学专业对口的思想;再次,要转变在哪里上大学就在哪里就业和集中去北上广等发达城市的就业思想;最后,还要转变一就业不再另谋出路的终身就业的思想。只有思想转变了才会有行动上的变化。传统的计划经济时代的就業观念已经与时代发展脱节,大学毕业生要认清当前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现实,根据当前的新形势改变传统的就业观念。要明确只要是通过合法劳动能够获得收入都算是就业,比如现在很多高校毕业生选择自主择业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同样能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要相信中小企业发展潜力巨大,在这些单位同样能够施展自己的才华、干一番事业;最后还要明确就业没有一劳永逸的事情,,只有不断学习和积累、不断充实自己,才能不被社会所淘汰,也才能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获得更大的进步。
(二)高校要改变对学生的评价标准
就高等学校对学生的评价来说,传统的评价标准认为学生循规蹈矩、学习成绩优秀、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的学生就是好学生,而且也会在奖学金的评定上对此类学生进行偏向,而不墨守成规、经常有一些古怪新奇的想法、平时比较调皮活跃的学生一般不太会被认同,这也是多年来高校判断学生好坏的约定俗成的标准。而实际上从大学就业以及社会发展来看,高校认为的传统意义上的好学生往往在就业以后没有大的发展前景,他们只会循规蹈矩地完成领导交代的任务,工作从来都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而高校认为不好的学生往往能够进行创新,改变传统的工作思路,创造出更好的创意,促进经济社会向前发展。因为往往这些学生进行创造的源泉就在于他们的调皮和好奇心,不喜欢按常规办事,甚至能够做出与其他人思维相违背的事情,而一个人事业的成功有时往往需要这种创新和创造。因此,高校对学生的评价标准不能简单地按照传统的评价模式来评价学生,而是应该建立新的评价标准。对那些有独特见解、创造能力较强的学生应该注意保护他们的个性特点,让这部分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特点结合自身的兴趣爱好来激发他们的创造能力。比如,学校可以让大学生根据自己的创意和设计自行组织一些群体活动,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样不但能够鼓励学生的个性化创造,还能提升他们的自信,在今后走向工作岗位能够更好地为单位创造更多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