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论文中心 >

浅谈如何提高高职语文教学效果

2018-03-05  |  点击:  |  栏目:论文中心

作者:田宁
  [摘 要] 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的綜合素质已越来越受到社会及用人单位的重视。因此,如何科学规划高职语文课程,最大限度地发挥语文课程的作用,提高学生在有限课时中的综合素质是在高职语文教育实践中需要关注的问题。
  [关 键 词] 高职语文;教学效果;措施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29-0094-01
  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主要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更关注学生的实操能力和实践技能培训,即就业教育。高职语文等公共基础课程在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计划过程中往往被边缘化,处于“鸡肋”的地位。近年来,企业越来越看重高职院校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如何在专业课的挤压下,提高高职语文的教学效果是我们加强学生语言基本技能知识,提高职业教育整体办学品位时需要关注的问题。我认为,高职语文教学要抓住以下三点:
  一、明确高职语文教育教学的目标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思想的物质延伸,是人际沟通的媒介。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明确高职语文教育教学的目标,把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作为高职语文的教学重点,在教学过程中突出高职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同时,我们也不应忽视高职语文教育的特殊性。高职语文教育的立足点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升学生的听、说、读、写的知识技能水平,增强语言运用能力,最终使高职院校的学子在进入职场后,在语文素养达到必需、够用的基础上,能进一步提升文学修养,将语文学习作为终身学习的习惯,内化于心。
  二、高职语文教学内容的合理选择
  高职学生生源多元化,从整体能力来看,知识储备、理解或消化知识的能力都比普通高等院校学生弱,学习习惯和语文基础也有较大的差距。许多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差,写作时使用词汇不准确;课外阅读不够,中外名著知之甚少等。因此,高职语文课程计划应充分考虑教学对象的特殊性,深入研究并把握学生学习的兴趣、知识、能力与教材的深度、难度之间的关系。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丰富基础知识,提高语文能力
  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文能力是以语文知识为基础,由听、说、读、写四种能力和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批判性和敏捷性五种智力品质构成的一个开放的系统,高职语文就是要帮助职业院校学子建立一定的知识体系。由此可见,高职语文教育教学的重点在于语文的工具性,因此,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应在主要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完成,适当加强应用写作、口头交流等实务内容的训练,通过有针对性的阅读、写作及听力和口语训练,促进学生智力发展,有效提升高职学生的语文能力。
  (二)丰富教学内容,突出人文教育
  语文是一门具有丰富内涵的学科。我们研究语文教学时,以哲学、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为研究基础,吸收语言学、文章学、修辞学、逻辑学、文学、美学和社会学等相邻相关学科的科研成果,多视角、多层面地丰富自己的教学研究。在选择教学内容时,我们往往在完成基础语言教学的同时,多角度、由浅入深地讲授文、史、哲等方面的知识,拓宽知识视野,并以此为依托,通过知识的积累与语文综合实践知识的运用,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气质和修养,培养高尚的人文精神,促进学生身心协调发展。
  三、积极提高高职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一)精心设计,激发兴趣
  作为互联网时代的“原住民”“后90后”的标签代表着目前的高职学生与信息技术的密切关系。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不但可以改善沉闷的理论讲解氛围,而且可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更有益于提升课堂教学的乐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体验式教学授课方式,将学生带入某一情境中,适当地将随堂游戏、表演等活动带入课堂教学,寓教于乐,锻炼语文技能。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演讲、辩论、话剧等体现语言魅力的活动,让学生练习得法、实用、有效。
  (二)强调阅读,培养语感
  语文能力的培养除了需要一定的知识积累外,养成良好的习惯也至关重要。语感就是语文学习和训练的结果,只有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才能获得好的学习效果,形成语感。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有助于高职学生快速指出语文材料的要点,有效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组织朗读文学作品,使学生在联系中形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三)理清层次,逐步提高
  高职院校的学生没有必须的升学考试,教师教学和考核的自主性很强,学生入学后划分专业,学习的课程基本上以专业课为主。在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中,应摸清学生的学习需求,正确认识高职学生的个体差异,,分级培训和分类指导,在教学计划的设计中做到因材施教,最大限度地动员学生对高职语文进行探索,激发学生获取知识的强烈愿望,使每个学生的潜能得到尊重和发展,进一步缩短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特别要注意的是,在教学中,教师要寻找学生的优点并及时给予赞美和鼓励,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乐趣,逐步提高其综合语言能力。
  参考文献:
  [1]佟士凡.语文学习论[M].广西教育出版社,1999-05-02.
  [2]丁蕾.高职校语文教学要点浅析[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3(8).
  [3]李永茂.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体[J].语文建设,2014(8).

相关文章:
  • 1 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语文教学的路径探究及思考
  • 2 基于CiteSpace的国际中文教师文献综述可视化研究
  • 3 新时期职业本科院校音乐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路径分析
  • 4 医药院校药物化学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与实施
  • 5 高校军事理论课程互动研讨式教学模式探析
  • 6 装备维修保养技能训练课程教学设计探析
  • 7 制药工程工艺设计实验模拟车间型教学探究
  • 8 产教融合视域下卫星导航定位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 9 应用型本科商科专业教材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 10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课程案例库建设及案例式教学的探索应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