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建勋 程捍东
[摘 要] 当前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已经慢慢从课堂教学转变为网络教学模式。首先阐述了当前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的现状,分析了问题所在,然后提出了一系列的规范手段和措施,希望能够提高网络思政教育水平。
[关 键 词] 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29-0096-01
一、当前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工作的现状
(一)缺乏强大的思政教育师资力量
网络思政教育与传统教育相比有一定的管理难度,目前很多学校对教学规模以及生源状况非常重视,但是对思政教育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缺乏相关的技术引进和师资建设。另外,网络思政教师对网络教学不熟悉,也没有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来管理约束学生的网络思政教育质量。在现实生活中不难看到网络思政教师大多是其他课程的教师直接借调过来的,平时对思政教学并不上心,而且教师的流动性也不利于学生思想政治的学习,导致网络思政教育工作难以开展。
(二)缺乏健全的网络思政教育平台
当前,高校开展网络思政教育主要是通过校内网站的构建,很多学校建立了相关的内网,但是并不经常使用,对其的管理力度几乎不存在,内容上千篇一律,缺乏创新能力。另外,很多领导认为学生只是单纯的执行者,主要管理控制权都集中在领导手中,学生不感兴趣就强迫学生关注,最终得到一个客观的浏览量,这样只是追求形式,没有考虑学生的感受,也没有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
(三)缺乏对大学生心理的正常引导
当前大多数高校的网络思政教育是枯燥的,无法解决当下大学生面临的问题和困难。一方面,在开展网络思政教学时,教师没有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学生不了解网络思政课程的意义以及有效使用的方法,不能解决其实际生活学习的问题;另一方面,有的学生没有将网络资源运用到合理的地方,面对问题不想动脑筋思考,寄希望于网络资源,直接利用思政平台寻找现成的答案,这样的行为对学生思政教育没有任何意义。
二、改善网络思政教育现状的对策分析
(一)全面贯彻网络思政教育的主导思想
1.立足实际,完善制度
首先,国家应当制定相应的网络平台管理制度,对网络用户的进入、使用以及退出作出明確的规定,将监管过程贯穿于网络经营的各个环节和阶段,为社会传递积极正面的影响。其次,高校要以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为基础,立足于学校的发展实际以及学生的实际需求,建立与之配套的监督管理制度,同时,应当建立专门的职能部门,对网络平台进行监管和技术开发,提供坚实的后期保障,为大学生的思政教育提供良好的网络环境。最后,教师应当从根本上转变学生对网络的认识,形成良好的网络观念,从而形成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的习惯。
2.创新教学观念和教学内容
首先,,要从观念上改变教学模式,网络多媒体的发展是趋势也是必然,因此将以往传统的教学观念摈弃,探索全新的、开放的教学观念。其次,转变职业角色,教师已经不仅仅是课堂知识的传播者,更是网络思政教育的引导者和协助者,只有深刻意识到这一点,才能对自身职业进行准确定位。最后,对思政教育平台的维护要及时,不论是信息还是行为,都必须及时在内网上传递给大学生,确保学生对信息的全面、充分掌握。
(二)完善网络思政教育的教学原则
首先,教师应当引导学生主动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对自身现在和未来的发展有一个正确的规划,借助思政教育平台实现自身价值,对社会有明确的了解。其次,学校要加强对网络平台的监管力度,让学生形成良好的网络风气,引导学生自觉上网,合理利用网络资源和网络平台。最后,学生可以利用网络思政教育平台解决实际问题,对其心理进行疏导,使其运用正确的方式对压力进行宣泄,而不是依靠玩网络游戏。同时,使其意识到沉迷于游戏的危害,从而更好地进行自我约束和自我监管。
(三)灵活运用教学手段开展思政教育工作
由于网络多媒体的普遍性使任何人接触到网络的机会是平等的,在网络中的地位也是平等的,任何人都可以畅所欲言,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对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教师在网络思政教育的工作中,要了解学生的真实需求,通过微博、微信、贴吧、校园内网等平台和学生进行及时的沟通,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加强与学生的紧密联系,从而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引导教育。
网络思政平台不仅是教学平台,更是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提供服务的平台。因此,在对网络思政教育进行设计时应当采用多种灵活的方式,将思政教育变得有吸引力,同时可以在平台设置留言功能,加强学生与教师以及相关领导层的沟通,形成良好的互动。
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必须坚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更新教学内容,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实现网络思政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和逐步完善。
参考文献:
陈云玲.高校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宣传现状与对策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13(4):138-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