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麦,马艳花
[摘 要]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各种信息化教学平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信息化资源的共建共享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我国以职业教育为立足点和出发点,通过信息化资源共建共享来促进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的革新,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以电工电子课程职业教育为切入点,了解该类课程在信息化资源共建共享路径建设的实际情况,以期为教学体制的革新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 键 词] 电工电子课程;信息化教学;共建共享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31-0086-02
职业教育作为我国现有教学体制之中的重点,在推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以及价值。我国不断地加大教育投入来解决社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问题,结合社会经济的发展,保障教学体制与现有的社会发展同步,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职业教育积极突破应试教育的桎梏,培养应用型人才,有效地缓解社会的就业压力。对电工电子课程职业教育来说,教学理念、教學模式存在一定的特色,该课程作为专业基础课程,以后续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就业为主要导向,结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进行课程的设计和安排,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之中存在许多优势,能够实现灵活的应对和变化。
一、电工电子课程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现状
信息高速公路在20世纪90年代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我国教育界以及理论界也结合当下教育水平,提出了教育信息化这一重要的理念。高等职业教育信息化以现有的高等职业教育基础和特点为核心,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将信息化教学相结合,在职业教育模式以及思维的引导下充分利用各种现代信息技术,积极地实现信息化资源的优化利用与配置,更好地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现代化的系统工程。
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对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共享极其重视,加大投入并鼓励教师参与课程资源的建设。但是,基础课程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投入较多,资源建设情况较好,参与的师资队伍庞大,各高校之间合作密切;而基础课程之外的专业课程,信息化资源的共建共享情况还不足,或局限于本院校的建设,资源建设情况不乐观,还没较好地实现院校之间的资源共享。
二、电工电子课程职业教育信息化资源共建共享路径
(一)硬件基础建设
电工电子课程职业教育信息化资源共建共享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和工程,涉及许多的环节和因素,因此对高等职业院校来说,除了需要积极地突破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之外,还应结合教育发展以及教育实践过程中的实际情况,积极推动基础设施的建设及完善。其中,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各种科技技术的运用是信息化资源共建共享路径之中的基础和核心,主要包括计算机及其他相关的信息通讯设备、计算机网络等。目前,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在落实信息化教学和资源建设的过程中已经获得了快速发展,结合本校信息化水平的实际情况积极地促进基础硬件的升级和改造,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为教师奠定坚实的教学基础,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环境和资源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
(二)软件系统建设
电工电子课程教学需要结合应用系统的情况、自身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目前的学习能力,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务管理系统、校园卡系统、线上教学平台等,并积极推动建立模拟仿真系统、虚拟实验系统等,通过各种信息技术的运用来为信息化资源共建共享的运作提供支持,实现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利用。然而目前许多院校在引入教学应用系统的过程中没有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没有考虑各系统功能之间的相互配合,导致实际教学使用过程中,各应用系统使用不便利,功能重复或冗余,无法真正地促进电工电子课程信息化资源共建共享的有效落实。
(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移动信息化教学、微课、MOOC教学、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等信息化教学手段必然引入不同的教学工具和平台,教学资源的建设涉及众多的业务系统,应用过程中会逐渐出现信息孤岛现状。如果无法保证数据信息的统一性和一致性、不同业务系统的资源共享和功能对接,就会导致课程负责人的管理范围广、工作量大,并且重复工作较多,难以为使用者提供便利的服务。为了真正地实现不同教学工具和教学平台之间的数据流通以及资源的高效共享,高职院校需站在宏观的角度,通过公共服务平台的搭建来对整体的信息化资源进行有效的划分和整合,促进公共服务水平的提升以及系统的高效建设。电工电子课程在信息化资源的建设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学校引入的业务系统,寻求业务系统对信息化资源的共性要求,建立适用范围广的教学资源,为后续平台的整合作准备。
三、电工电子课程职业教育信息化资源共建共享策略
对电工电子课程职业教育信息化资源共建共享路径来说,整个建设内容相对较为复杂,与院校的各项政策、教学活动密切相关。不同院校的信息化建设程度有所区别,同时不同阶段的建设要求差异较大,因此,结合具体的建设模式,针对电工电子课程职业教育信息化资源共建共享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建设策略。
(一)注重基础平台的搭建
作为信息化资源共建共享路径之中的重点和前提,基础平台涉及许多的内容以及环节,其中主要以硬件环境的建设为核心和基础,而通信网络建设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之中则尤为重要,只有保障通信网络建设的合理性才能更快地实现信息化建设水平的提升,保障信息化教学的有效进行。而无线校园网络的全覆盖,对移动信息化教学等提供了有力支撑,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已经着手无线校园网的全覆盖工程,为信息化教学提供基础,从而促进信息化资源的建设与共享。其次,在电工电子课程信息化资源共建共享过程中,还需要注重其他基础设施的完善,比如电子图书馆、多功能教室、沉浸式教室、虚拟实验室等。
(二)规范应用系统和平台
信息化教学必然需要应用到各种信息化教学工具和平台,,比如教学资源平台、线上学习平台、移动信息化教学平台、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在线考试平台等。因此,信息化资源共建共享必须以不同的应用支撑系统为基础。要保障信息化资源共建共享的有效进行,必须加强不同信息化工具、平台之间的高效配合,注重不同系统之间的共享,规范应用系统和平台体系,避免信息孤岛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