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谢久香,王丽丽
[摘 要] 高等职业教育在当今这个国家鼓励大力培养“技术型人才”的时代显得尤为重要,而数学又是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的重中之重,所以对如何在高等职业教育中有效地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探究刻不容缓,而找到与当代高职教育相适应的策略方法也势在必行。通过针对高等职业教育的现状,分析了高职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探讨了未来高职教育中的数学教学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最终总结出一些高等职业教育中实施数学教学行之有效的方法,希望能为从事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师在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方面提供一些看法和帮助。
[关 键 词] 高等职业教育;数学教学;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31-0128-02
数学自古以来就是一门重要学科,无论是在科学研究还是日常生活中,它都起着重要作用,都是解决问题必不可少的基础工具。但如今很多高职数学教师在教学进程中遇到了重重困难和挑战,究其原因是没有找到合适、正确的教学方法,从而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
一、高职教育中的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学习态度消极,学习热情不高
客观来说,数学是一门比较难的学科,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储备和实际运用能力都有较高的要求。然而,高职学生往往是单纯为了考试及格而学习数学,所以并没有树立一个明确的学习目标,从而导致自觉性较差,态度不够积极,学习热情也不高。这种消极的学习态度必然会对老师的教学效果产生一些影响,拖延老师的教学进程,打乱老师的教学计划,最终导致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
(二)学生具有个体差异性,接受能力不同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迅速发展,高等职业学校的招生数量已远远超越了从前,于是总体数量不断增加的情况下,个体之间的差异就逐渐显现了出来。高职学生中有成绩好的学生也有成绩差的学生,伴随着个体差异的是不同的学习特点和学习习惯。优生基础知识扎实,学习能力较强,对老师讲解的数学知识理解得快、消化得透。后进生基础薄弱,学习自主性差,缺乏完整系统的数学知识体系。在这种学生个体差异较大、水平严重参差不齐的情况下进行统一教学,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在这种没有针对性的教学模式下,后进生会因为教学进程过快而跟不上老师的节奏,优生会因为课堂进度太慢而打乱了自己的学习节奏,这样下去不但后进生成绩提不上去,还会影响优生的学习效果。
(三)教学模式传统单一,枯燥无聊
由于高职教育中的数学课程难度加大,对学生的数学综合素质要求较高,注重深层次的思考,,因此高职数学不像小学和初中数学那样简单有趣,只需要进行简单公式的机械记忆就可以应对一切难题。所以为了提高学习成绩,似乎在数学学习中除了“题海战术”已无路可走。然而,“刷题”意味着扎实的基础知识、完整的数学体系、庞大的演算过程……但这些与高等职业教育的理念并不适应,对高职学生来说也并不现实。一些底子较好的学生也许会因为这种“题海战术”而丧失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而一些本就厌倦数学学习的学生则会因为达不到要求而破罐子破摔,最终失去学习数学的信心。没有兴趣就不会产生动力,枯燥无聊的学习也不会取得很好的效果。教学模式如果一成不变,一直以“做题”“讲题”“再做题”……这样继续下去,那么高职教育未来的数学之路必将坎坷崎岖,充满挑战。
(四)重视理论知识,轻视实践操作
数学是一门以理论为基础的学科,但这不代表数学的学习可以轻视实践。马克思曾经说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如果数学教学一直停留在理论层面,不进行实践检验,那么永远都只是纸上谈兵。我曾记得我的一位数学老师说过:“你们知道你们为什么学不好数学吗?因为你们没有生活。”那位数学老师从小在农村生活,常常需要帮父母干活。所以当他用铁锹铲地时就会不自觉地想起“杠杆原理”,继而温习杠杆原理的公式,相当于巩固了记忆,如此一来便是想忘也忘不掉。然而在如今的高职教育中,由于无法进行相关的实践操作帮助学生来二次回忆并巩固记忆,数学的教学效果便不尽如人意。
二、在高职教育中如何有效地实施数学教学
(一)挖掘学习兴趣,激发潜在积极性
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所有学科教师都必须思考的问题,而数学教学由于其独特性又和其他学科的教学有所不同,准确来说应该是更困难一些。从复杂难懂的数学中挖掘学生的兴趣点,这就要求老师能合理巧妙地运用一些独特的方法,如数型结合法:求1+2+3+4+…+n的值,其中n是正整数。如果采用純代数的方法,虽然可以解决问题,但要讨论其奇偶性,所以比较麻烦。但如果采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即绘制一个等腰三角形并分为n层,第一层是1个小圆圈,第二层是两个小圆圈,以此类推到第n层是n个,组成整个三角形的小圆圈的个数就是1+2+3+4+…+n,现在把三角形沿一条腰对折,新形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就组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这个平行四边形相当于由n行小圆圈组成,每行的小圆圈都是(n+1)个,所以一共有n(n+1)个小圆圈,也就是所求式子的值。数形结合法就是利用形象的图形来直观地说明数量的关系。科学研究表明,人对图形的敏感程度远大于文字,所以数形结合的方法不仅可以刺激学生的视觉记忆,还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当学生真正地感兴趣于数学,热爱数学,那么教师的教学效率将会大大提高。
(二)根据学生基础水平因材施教
学生基础不同,接受能力自然也不同,所以作为一个负责任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切不可一概而论,而是要因材施教。这就要求教师做到心里有数,根据学习能力和学习情况对学生进行大致分类、精确定位,然后制订合适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进程,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学习节奏,并确立自己的期望值,这样才不会导致心理落差过大而丧失信心。有人可能会觉得这样做太过麻烦,对老师的精力和时间的要求低比较高,其实不然。只要掌握了合适的方法,就能进行高效的教学。比如:已知函数y=sin2x+2sinxcosx+3cos2x,求(1)函数的最小正周期;(2)函数的最大值与最小值。同一道三角函数的题对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来说,可能稍微一审题就可以上手做了,而学习差一点的学生却不知从何入手,这个时候就需要基础知识来帮忙了。一个教师在用这一道题同时教授几十个学生时,可以先让基础好的学生自己进行尝试,然后带领基础差的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常用公式进行回顾复习,之后再进行试题练习,如果学生仍然觉得比较困难,这时便可以请已经完成的学生为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讲解,如此一来对双方都有积极的影响。因材施教不仅针对学生的学习程度,还针对不同的专业,如金融财会专业应加强代数的学习,电子专业应注重三角函数的学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