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邹小云
[摘 要] 随着我国当前高职院校教学制度的不断完善,高校的数学教学改革也势在必行。由于高职院校持续扩招政策的实施,高职院校绝大多数学生在学习程度上存在较大差异性,致使学生在对数学的学习基础、学习时的方法以及态度还有能力上,都存在诸多差异。在开展高职院校的高等数学教学课程过程中,如果学生的学习起步点是等同的,那么可以采用同样的教学方式展开数学教学。但是对高职院校中学习存在差异性的学生,如果仍然采用等同的教学方法,则会导致学生出现诸多学不好、学不会的现象,给高等数学的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基于此,通过针对高职院校高等数学的教学方法以及考核方式相关内容展开探讨,从而推进高职院校的整体教学成效。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考核方式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31-0124-02
一、引言
对高职院校高等数学的教学而言,通过实现对高等数学教学以及考核内容的多方面实践性探索,以此来解决在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中的问题所在,从而更好地适应教学的整体目标,实现教学整体成效[1]。我国不断地进行着教学改革,对高职院校教育课程改革的过程中,由于当前处于新课改的背景下,各种开发实践性的课程都被纳入高职院校的课程教学之中。通过实现分层性高等数学教学方法,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对高等数学的学习积极性,合理调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时间和精力,对以往基础以及专业课程的学习过程中,禁止出现抄作业以及上课跑神、课后不复习等多种现象[2]。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在高等数学发挥自身的有效潜能。对不同学习级别的学生制定不同级别的标准,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发挥自身所长,针对性地提升自身的数学教学方法[3]。在高职院校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选取切合实际的数学教学,从而制订针对性的学生学习方案,提升学生数学学习整体能力,实现最大化教学成效。
二、高职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高职院校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之间存在差异性
由于高职院校的数学教学对学生日后的学习与应用起到关键性的决定因素,同时也是高职院校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高职院校的课程中占据着重要组成部分[4]。但是在高职院校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与学生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使高职院校数学的教学存在诸多问题。也正因如此,教师应该在高职院校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发现并且了解从而改变高职院校生之间的差异性,实现当前课改的教学目标,让高职院校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能够稳步上升,更好地学习。
在高职院校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往往由于自身的原因导致在学习中呈现不一样的差异性,由于每个学生之间自身的思维理解能力水平是不一样的,每个学生在面对同一件事情时所表现的理解方式以及所采取的行动也是各不相同的,引发这些不同之处的原因既有每个学生知识水平的高低不一又有自身性格特点的原因所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每个学生对知识的接收能力以及学习过后的成果都是不同层次、有一定差异性的。同时,在高职院校的数学内容教学中过于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忽视了对学生的数学知识应用能力培养,教学方法仍然较为传统,教学手段也较为落后,对学生的数学考评方式存在一定的弊端。因此,应当基于当前高职院校的数学教学现状深化教学方式改革。
(二)高职院校数学教学学生缺乏兴趣
我国的教学自发展以来,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就一直是教学的主要思想,随着教学方法的不断完善被沿用至今。而这也正是说明了当前因材施教的重要性,在高職院校数学教学过程中实现因材施教教学方法就显得很有必要。由于当前我国高职院校数学的教学过程中,绝大多数高职院校学生对高等数学的学习兴趣极其缺乏,真正喜欢数学的学生并不是很多,而数学也逐渐成为当代高职院校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最具压力的一门学科。面对当前现状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差异性,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考虑差异性给学生的学习带来的影响,从而做出相应改进措施。实行差异性教学分层化教学,不仅在此教学模式的实行之下,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还能有效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以及思维方面的拓展创新能力。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层面以及个人学习特点,从而针对性地因材施教,制订出适合每个学生数学学习状态的合理教学方法以及计划,从而促进高职院校生数学知识水平的提高以及全面性发展。
在当前高职院校高等数学的教学现状来看,,教学过程中通过实施差异性分层教学是为了满足当前社会对高职院校生的数学教学基本要求。在日益发展的当今社会,由于各个因素的影响,高职院校生的思维模式以及各种观念都较之前大不相同,同时学生彼此之间也有所不同。并且当代学生的知识接受吸收能力也有一定的提升。因此,为了满足当前社会需求,在高职院校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就要抓住这一优势,加强高职院校生的差异性分层教学,从而为社会的发展需求培养出更具发展性的人才。
三、高职院校数学教学方式变革
(一)屈伸性弹性教学
虽然在教学过程中制订了相关教学方案,教学目标也有了一定的标准,可是要实现差异性分层教学,不能只是一味地按照教学方案上的方法开展数学教学,要有一定的弹性。对教学过程中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措施,没有必要严格遵循教学方案。通过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策略性的数学教学,不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与此同时,还能够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潜能,让每个学生都能够找到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比如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通过布置课后作业的不同,给课后作用划分成不同的层次,以此来考虑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分别有必做的题目、选做的题目以及开发思维性题目这三种作业层次。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选题,如果完成必做题目,就可以思考选做的题目,这样层层递进,很大程度地避免了学生作业之间互相抄袭的情况。同时对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通过从各个层次的题目入手,从而更大程度地提高他们的学习解题能力以及思维的拓展。在高职院校数学教学中实现弹性化差异性教学,是实现教与学高效结合的必然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