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静
[摘 要] 中职特殊学生是制约中职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特殊学生的产生必然与其曾经的生存背景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问卷和走访调查,厘清了中职特殊学生的生存背景,剖析了特殊学生生存背景对其的影响,并就中职学校及时对特殊学生进行干预教育提出了适准的建议。
[关 键 词] 中职特殊学生;生存背景;影响剖析;干预策略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32-0008-02
中职生是国民经济增长和产业发展所需高素质劳动者的主要后备力量,然而,受诸多因素影响,目前我国的中职生仅就入学成绩而言就已经是不尽如人意了,江苏南部地区概莫能外。中职生中,在“学习习惯、思想品德、人际交往、心理健康、家庭经济”等方面存在问题的学生(即特殊学生)的比例更是偏高,已越来越成为制约中职学校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有必要对中职特殊学生的生存背景及其影响进行研究和剖析,以找到中职特殊学生产生的深层根源,有针对性地进行德育干预,从而全面提升中职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通过走访和问卷调查,我们基本厘清了江阴市南华中专一年级50名特殊学生的成长脉络。
一、中职特殊学生的生存背景分析
(一)中职特殊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
调查数据显示:50名特殊学生,来自于农村的占74%,县城的占22%,小城市和大中城市合计仅占4%。这就表明,虽然苏南地区经济上的城乡差距已经不明显,但文化上的城乡差距依然存在,尤其体现在城乡家庭对子女教育的态度和家庭教育的理念和氛围上。这些学生,就读的幼儿园84%处于村队或镇社,就读的小学78%处于村队或镇社,就读的中学76%处于镇中学。这说明,教育的均衡化发展依然任重道远。
(二)中职特殊学生的父母层次较低
调查数据显示:50名特殊学生,其父母的层次普遍较低,主要体现在:(1)学历低,父母初中及以下学历各占52.3%和61%,高中或中职各占34.1%和29.3%,大专及以上学历仅各占13.6%和9.7%;(2)收入少,家庭月收入5000元以下的占54%,5000~8000元的占28%,8000以上的仅占8%,以苏南的生活消费水平,家庭月收入5000元以下已经是很窘迫了;(3)工作差,,父母是農民、农民工和工人的比例各占61.3%和70.7%,无业的各占4.5%和12.2%。
(三)中职特殊学生的家庭构成有缺失
调查数据显示:50名特殊学生中,父母离异的占42%,父母双亡的占6%,父亲或母亲亡故的占18%,即单亲或孤儿的学生占66%;仅有30%的学生与父母一起居住,其余的学生要么只和父亲或母亲一方居住(占52%),要么和祖父母或外祖父母一起居住(占12%),还有就是和非父母的其他亲人一起居住(占2%)或独自居住(占4%)。
(四)中职特殊学生所处的环境堪忧
问卷调查数据显示:50名特殊学生,父母关系和睦的占31.1%,不太和睦的占68.9%;家庭学习环境很好的只占14%,比较好的占24%,不太好的占48%,很不好的占14%。走访调查数据显示:50名特殊学生,其家庭所在地,或处于民风不佳的村庄,或处于各乡镇相对偏僻、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的村庄;家庭的亲朋好友中,较少有远见卓识的人物或社会地位、经济地位层次较高的人物。
二、中职特殊学生生存背景的影响剖析
(一)城乡教育失衡是中职特殊学生农村孩子比例偏高的诱因
中职特殊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的事实充分说明了目前我国城乡教育的差距,即使调查数据显示,南华中专一年级的50名特殊学生中,来自新市民家庭的学生占了38%之多,但这些新市民家庭恰恰来自于农村。农村教育的弱势地位,虽有农村学校办学底蕴不足、办学渊源不够的原因,更关键的还在于农村学校缺少高水平的教师,这与办学条件的相关性并不大,不可否认,师资是城乡教育失衡的主因。
(二)学生家庭教育的缺失是中职特殊学生产生的主要因素
家庭是学生的原生地,中职特殊学生的身上深深地铭刻着其家庭的印记。
1.家庭层次影响孩子的目标
眼界决定境界,境界决定高度,父母的学历、工作和收入层次直接影响了孩子的眼界和境界。调查数据显示:基于对自己初中学业成绩等方面的考量,进入职校是中职特殊学生(56%)无奈的选择。他们中36%的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即使选择了“毕业后找份好工作”的学生(48%),对自己人生目标也没有长远的思考和打算,只有8.0%的学生对专业课的学习觉得有意义并感兴趣。
2.家庭构成影响孩子的性格
家庭是学生性格养成的基石,美满的家庭能养成学生健全的人格。调查数据显示,中职特殊学生来自单亲家庭、离异家庭、留守家庭或夫妻关系不和睦家庭的比例奇高,残缺的家庭构成给这些家庭的孩子带来了不可估量的影响。在教育实践中也能感知,特殊家庭的学生往往在个人学习习惯、行为习惯、情绪控制、思想观念、人际交往等方面存在或多或少的缺陷。
3.家庭环境影响孩子的习惯
父母是孩子的榜样,孩子是父母的影子。调查数据显示:中职特殊学生的业余时间,观看影视或听音乐的占26.9%,玩电脑游戏的占16%,逛街购物的占8.6%,旅游的占10.9%。走访调查发现:这些孩子的父母同样缺少阅读书籍等健康的业余生活,比较贪图安逸和享乐。学生对在校表现(含成绩)不佳原因的自我分析也客观真实地反映了家庭环境对学生的巨大影响。
4.家庭教育影响孩子的未来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的成长需要精心培育,父母的教育理念和培育方式是孩子健康成长的保证。走访调查显示:中职特殊学生的父母往往对孩子疏于培育,很难养成孩子良好的读书习惯和学习习惯,同时,只求孩子吃饱不求孩子吃好的营养观也让孩子的营养状况不容乐观,甚至影响大脑发育。问卷调查数据显示:中职特殊学生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值和对孩子的关注度并不成正比;对孩子在校表现不好的反应,安慰、鼓励的只占24%,无可奈何、漠不关心、斥责打骂的合计占86%;对孩子的要求,不管合理与否,无条件满足的高达64%;对学生的管教,一般的和放任自流的占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