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周津
[摘 要] 为了更好地掌握幼师女学生心理健康的特点,从而为解决幼师学生心理问题、提高幼师心理素质提供理论依据,采用问卷调查法,以700名幼师学生作为被调查者并分析了湖北省幼师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结果发现,35.7%的学生存在轻度心理问题,7.6%的学生存在中度心理问题,因此学校应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予以重视,进行必要的干预。
[关 键 词] 幼师学生;症状自评量表;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33-0118-02
幼儿是国家的未来,幼儿的健康成长直接关系到国家未来的繁荣与昌盛。幼师学生将要承担幼儿教育的重任,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将直接影响幼儿的身心健康与发展。幼师学生以女生为主体,与一般高等院校相比,她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呈现出自己独有的特点。因此,对幼师学生,特别是幼师女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并分析掌握其特点,能够为进一步解决学生中存在的特殊心理问题提供理论依据,对幼师学生心理健康成长以及高素质幼师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次研究调查对象为湖北幼师学校一年级新生(三年制),共发放问卷716份。
(二)研究方法
1.研究工具
本次调查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包含90个条目,每个条目按1~5级进行评分,无此情况计1分,轻度计2分,中度计3分,偏重计4分,严重计5分。本研究将因子分大于等于2分作为阳性项目,将总均分、阳性项目数以及10个因子分作为心理健康水平的指标。其中,因子分>3分为筛选阳性。
2.施测过程
本研究采用团体施测法,以班级为单位发放问卷。施测前对主试进行培训,统一指导语。施测时,主试宣布指导语后,被试开始作答,时间控制在40分钟内。施测后,问卷当场回收。
3.数据分析
检查问卷是否完整、合格,剔除不符合要求的问卷后,有效问卷共计700份。采用Excel建立数据库,运用SPSS进行统计分析。
二、研究结果
根据SCL-90心理问题检出率的标准,通常有至少一项因子分大于2分者可能存在轻微心理问题的倾向,有至少一项因子分大于3分者可能存在中度心理问题的倾向。本研究中心理问题的检出率,在700位学生中,轻度心理问题的检出人数(有至少一项因子分大于2分)为250人,占总人数的35.7%,中度心理问题的检出人数(有至少一项因子分大于3分)为53人,占总人数的7.6%。具体各因子的检出率见表1和表2。
通过表1和表2可以发现,检出具有轻度和中度心理问题的学生中检出率最高的三个因子均为强迫因子、人際关系因子和抑郁因子,说明强迫、人际关系和抑郁是困扰幼师学生最多的三个心理问题。
此外,,本研究将湖北幼师学生与大学生常模的数据进行单样本t检验,结果如下:
由表3可知,将湖北幼师学生SCL90各因子得分与全国青年常模比较,湖北幼师学生的强迫、焦虑、恐怖和精神病性等因子得分显著高于全国青年常模,人际关系、抑郁和偏执因子得分显著低于全国青年常模,躯体化因子得分与全国青年常模无显著差异。
三、讨论
湖北省700名幼师学生SCL90的测试结果显示,700名学生中,可能存在轻度心理问题的学生人数为250人,占总人数的35.7%,可能存在中度心理问题的人数为53人,占总人数的7.6%。与同类师范院校(如河南省幼师学生轻度和中度心理问题检出率分别为63.8%和11.4%;贵阳省幼师学生轻度和中度心理问题检出率分别为58.9%和21.3%)学生SCL90测试结果相比,湖北省幼师学生轻度和中度心理问题的检出率处在一个合理的水平,甚至比某些同类师范院校的检出率要低。这说明与同层次的学生相比,湖北省幼师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处于中等偏上水平。
本研究进一步将湖北省幼师学生的数据与全国青年常模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湖北省幼师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在某些方面低于全国青年的平均水平,主要表现在强迫、焦虑、恐怖和精神病性因子上,但在人际关系、抑郁和偏执等方面则比全国青年的平均水平要高。
通过与同层次学生的数据和全国青年常模数据进行对比,结果显示虽然与同层次学生相比,湖北省幼师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处于中等偏上,但却低于全国青年的平均水平。这说明大专这个层次的学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从整体来看大专层次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低于全国青年的平均水平。因此,大专院校应根据学生自身实际状况和学校现实情况开展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对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现状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成效不应抱有不合理的期待,而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沦为应付上级检查的摆设。
进一步对具体的因子得分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检出率最高的三个因子为强迫因子、人际关系因子和抑郁因子,说明强迫、人际关系和抑郁是困扰幼师学生的主要问题。
强迫症状是检出率最高的因子,主要表现在幼师学生“总是会担心自己的衣着或仪态的端正”“总是感到无法完成任务”“做事总是必须做得很慢以保证做得正确”“脑子总是很空”“不能集中注意力”等方面。强迫症状尤其是涉及学习、工作等认知任务时症状表现突出,主要原因是幼师学生大多在高中阶段学习成绩一般,学习能力差,学习上受到的挫折较多,因此在学习和工作等方面的自我效能感低,对能否完成各项任务的自信心不足。
人际关系问题主要表现在“对旁人责备求全”“同异性相处害羞不自在”“感情容易受到伤害”“感到别人不理解不同情自己”“感到别人对自己不友好不喜欢自己”“感到比不上他人”等。这一方面是因为幼师女生有相当一部分来自于独生子女家庭,她们自身心理比较脆弱,大多以自我为中心,换位思考的能力差;另一方面,她们离开了家庭和父母,寄宿于学校,原本单纯地人际关系在进入学校之后变得更加复杂,加上生活中缺乏异性伙伴,交往中缺少平衡,而使女生的一些特有不良心理在幼师这类女校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幼师女生表现最突出的第三个问题是抑郁问题,主要表现在“感到自己没有什么价值”“感到任何事情都很困难”“感到前途没有希望”“对事物不感兴趣”“过分担忧”“感到孤独苦闷”等方面。这主要是因为幼师女生容易夸大对自己不利的事实和意见,对自身的认识容易受社会环境和他人的评价而波动变化,自我意识水平低,缺乏对生活意义的探索。
总之,与同层次的学生相比,湖北省幼师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但低于全国青年的平均水平。湖北省幼师专业学生在强迫、人际关系和抑郁等方面症状明显较多。
鉴于此,笔者建议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学生心理卫生档案,开设心理健康辅导课程,尤其是开展加强自我效能感和增强自我意识的讲座,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正确地认识自己,帮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知识,掌握一定的心理调节技术,提高他们对困难和挫折的认识水平,从而更好地克服学习过程中的心理困扰,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更好地适应社会。
参考文献:
[1]彭虎军,魏书堂.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与应对方式、社会支持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16(9):966-969.
[2]段华平.福州市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16(3):265-266.
[3]任杰.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及对症状自评量表的反思[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17(8):958-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