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论文中心 >

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职《中药鉴定技术》课程中的应用研

2018-04-28  |  点击:  |  栏目:论文中心

作者:张草
  [摘 要] 随着智能手机及无线网的普及,学生上网的时间逐渐增多,为适应学情,激发学习兴趣,在《中药鉴定技术》课程中实施混合式教学模式,推动专业课教学与信息化的融合。
  [关 键 词] 混合式教学;传统教学模式;中药鉴定技术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33-0186-01
  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被动接受者,这种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网络化教学模式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的师生地位和关系,在培养学习者基本技能、信息素养、创新能力等方面表现出了巨大优势[1]。但随着教学探索不断深入,人们发现在线学习的方式虽然教学资源更丰富、交流更便捷、互动更方便,但学习效果却未达预期,它并不能完全代替教师的课堂教学。在这种背景下,Blending Learnling(混合式教学)的概念应运而生,它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E-Learnling(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既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2]。它强调在恰当的时间用合适的学习技术达到最好的学习目标,在教育领域日益受重视,不少高等院校也迅速推广。
  一、《中药鉴定技术》课程简介
  《中药鉴定技术》是高职中药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要求学生能识别300余种药材,并了解相关产地、采收加工、规格等,初步具备鉴别中药真伪优劣的能力。课程知识点多、技术性强,学生学好难度大,需要教师课堂干预,而学生学习时间、方式和能力各不相同,需要个性化学习方式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因此开展混合式教学较为合适。
  二、《中药鉴定技术》混合式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设计
  立体化的在线教学资源是混合式教学必不可少的“硬件设施”,一般将适合于网络学习或预习的内容设计成在线学习模式,将较难、需要教师逐步引导或难以实现网络学习的内容设计成面授模式,实现面授与网络学习同时进行,相互补充,尽量将学生作业管理、教学评价等放置在课堂外的线上平台,使课堂时间充分用于教师引导学生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交流学习心得和创新性能力培养[3]。
  (二)网络课程的架构设计
  《中药鉴定技术》依托校内“莫愁教学互动中心”学习平台进行网络课程建设,该平台支持在线教育如MOOC、混合式教学、网络辅助教学等教学模式,具有丰富的功能模块,如课程团队、教学文件、教学条件、教学实施、互动栏目等,也可根据需要用户自定义修改。教师在构建课程资源库时,课程内容依照课程大纲要求,设计理论课程、实验课程和创新课程以及学生的课程设计等[4]。如花类药材的理论模块PPT演示文稿,采收加工的视频、花类药材的习题库、学生问卷答疑等内容;实验模块:实验指导书、操作步骤视频和结论报告等;创新课程:如何区分月季花与玫瑰花、如何区分丁香质量的优劣等。
  (三)课程资源的建设
  课程资源的形式很多,有文本、图片、视频、动画等。如课程简介、教师团队、教学大纲、考核方法等学前引导资源,各个章节的学习目标、重难点、学习微视频、PPT、讲义、实验指导书、习题作业、测试题、《中国药典》及参考资料等学习和训练资源。其中,一个个精心组织的微视频是教师对知识点分解重构之后制作而成,时长5~10分钟,适合学生利用碎片化时间自主学习,另开设 “互动社区”供师生交流。
  (四)教学过程
  在课程学习过程中,教师先布置学生预习“线上”文本、视频等,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进度,并将学习中的疑难、疑问发表在“互动社区”,学生之间先行讨论解决,以促进小组合作学习;解决不了的,由教师指导学生阅读相关资料或解答。教师在线下面授时,主要进行重点、难点的讲解和共性问题的解答,再通过项目实施等形式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对测试不达标的学生,课后进行网络复习或再学习。
  课程结束时,学生可进行“自测”、教师组织网上“综合测试”,平台自动给出即时反馈,以纠正学生错误,强化学习效果;而小组成员之间互评,组间竞赛使评价标准和主体更加多元,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三、结论
  通过教学实践研究发现,混合式教学结合传统课堂教学和网絡在线教学的优点,是一种较适合高职学生学习的教学模式,它使课堂有用、有趣,学生更积极主动,能更好地培养学生职业技能,,提升职业素养和综合职业能力。
  四、《中药鉴定技术》混合式教学实施中的展望
  在教学实践中,学生的热情、教师的积极性非常高涨,但混合式教学还存在许多难以控制的地方,如,信息化网络资源不够丰富、学生有效上网时间不够、上网学习和回答问题的质量不能保证、师生互动难以及时等。仍需我们进一步改进,以期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田富鹏,焦道利.信息化环境下高校混合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J].电化教育研究,2005(4):63-65.
  [2]何克抗.从Blending Learnling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上)[J].电化教育研究,2004(3):21-31.
  [3]林黎星.机械制图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探索与研究[J].价值工程,2016(10):191-192.
  [4]王灿,张莉.混合式教学模式初探[J].当代职业教育,2015(9):16-18.

相关文章:
  • 1 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语文教学的路径探究及思考
  • 2 基于CiteSpace的国际中文教师文献综述可视化研究
  • 3 新时期职业本科院校音乐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路径分析
  • 4 医药院校药物化学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与实施
  • 5 高校军事理论课程互动研讨式教学模式探析
  • 6 装备维修保养技能训练课程教学设计探析
  • 7 制药工程工艺设计实验模拟车间型教学探究
  • 8 产教融合视域下卫星导航定位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 9 应用型本科商科专业教材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 10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课程案例库建设及案例式教学的探索应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