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摘 要] 项目管理符合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也契合高职院校学生活动的规律,在高职院校学生活动中运用项目管理,是学生活动开展形式上的创新,有利于提高团学工作的水平、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利于完善学生活动的制度建设。在高职院校学生活动中运用项目管理主要包含项目申报、项目审批、项目实施、验收结项等四个阶段。
[关 键 词] 项目管理;高职院校;学生活动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34-0038-02
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一线人才为目标,且高职院校大学生在心理、行为上也与普通高校的大学生有着明显的区别,他们的专业意识和操作能力更强,这些都对高职院校的学生活动的质量和特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以在高职院校学生活动中引入项目管理的理念,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策划、组织学生活动,提升学生活动的效能,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项目管理的涵义
“项目”一词并没有严格的定义,一般可以将项目理解为在一个特定的时间段、具体的预算范围之内,由一个团队负责实施,为达到特定的目标而从事的一次性工作,由此可见,项目具有唯一性、一次性、目标性和不确定性等特征[1]。
美国项目管理协会指出,项目管理是指在一个项目的实施之中,项目负责人遵循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充分发挥可用资源的效能,系统地运用各种理论、技能、工具和方法,科学管理项目的所有环节,从决策到实施,全方位、全覆盖地对项目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总结评价,以达到项目所要求的目标。项目管理的过程一般包括开始、计划、执行、控制和结束等五个过程。
二、高职院校学生活动中运用项目管理的核心思想和直接体现
有别于工厂、车间生产的有形产品,高职院校学生活动的“产品”是无形的,可以概括为文化思想的传播、能力素质的培养和行为习惯的养成,高职院校学生活动中运用项目管理的核心思想在于从学生的需求出发,引入起源于企业的项目管理,改善高职院校学生活动组织开展的形式,提升学生组织的运行效能,优化学生活动中的分工合作,提高学生活动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建立科学的评价学生活动效果和大学生能力的考核体系。
高职院校学生活动中运用项目管理的直接体现就是要跳出当前“由上而下”、行政色彩浓的模式,将每一个具体的学生活动理解成一个项目,精心挑选项目负责人,组建项目团队,共同完成任务,采用“篱笆墙”的模式来管理学生活动[2]。对于高职院校的学工人员而言,只需要划定“篱笆墙”的位置和大小,选择完成任务的人员,考核任务完成的情况,不需要直接参与任务的每个步骤和细节,给每位大学生平等的机会,让他们接受更大的挑战,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实现学生活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
三、高职院校学生活动中运用项目管理的可行性
(一)项目管理符合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
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学习能力较弱,但对新事物比較敏感,易于接受新事物,对待旧事物不能保证长时间的注意力集中。由于项目具有唯一性和一次性,每一个项目对高职院校的大学生来说都是一个全新的事物,能保证学生活动的新鲜度、激发大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因此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对学生活动表现出极大的参与愿望,项目管理能回避学生干部的身份要求,根据活动的实际需要选择项目负责人,从而满足大学生平等的锻炼机会,有效提高学生活动的实施效果。
(二)项目管理契合高职院校学生活动的特点
首先,由于高职教育的特点,高职院校的学生活动一般与专业结合较为紧密,希望通过第二课堂的专业训练与课堂教学形成合力,提升大学生的专业技能,这样的活动通常具有一定的规范和程序,具有较强的直观性和操作性,道德熏陶和思想引领的要求不高,适合于划分成一个个项目来实施。其次,高职院校的学生社团比较活跃,,特别是专业社团在学生群体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作为一个组织,社团整体性强、规范性高、团队配合默契,天生适合成为一个项目负责人,利用集体的力量和智慧去完成项目。最后,高职院校学生活动普遍受限于场地、设施和资金等因素,缺乏充足的条件保障,实施项目管理有利于站在全局的高度,通过整合全校、二级学院的资源,运用各种技术手段,提高有限资源的利用效率[3],协调各个项目之间的利益冲突,避免学生活动之间的矛盾和重复浪费,使项目得到最佳的实施。
四、高职院校学生活动中运用项目管理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提高团学工作的水平
高职院校团学工作主要包括常规性工作和创新性工作,团学工作必须紧跟时代的发展,才能引领青年大学生,所以创新性工作占据了团学工作的绝大部分,而且时代的发展又不断赋予常规性工作以新的内容和更高的要求,团学工作中的许多内容都具备了项目的特征,可以被看做一个个项目,项目管理所强调的科学管理、系统管理、目标管理、柔性管理和授权管理等方式,能较好地保证团学工作中分工明确、协调到位、职责明晰、资源合理利用,提高团学活动的针对性,减少“快餐式”活动,打造品牌活动和系列活动。
(二)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社会期望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具有较强的实践操作技能、沟通协调能力和团队配合意识,所以高职院校非常重视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生活动是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项目管理能有效提升学生活动的整体性和创造性,引导大学生主动参与到学生活动中,扩大活动的影响力,将“精英”参加的活动变成全员参与的项目;项目管理也鼓励大学生自主策划、开展活动,不拘泥于完成上级布置的任务,锻炼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创新的精神;还可以在班级、团支部等基层组织推行项目管理[4],给每一位大学生独当一面的机会,促进大学生潜能的发挥和能力的增长。
(三)有利于完善学生活动的制度建设
无论是作为项目管理的参与者还是负责人,大学生都希望能够从中受益,这就需要制度来保障项目管理的正常运行。缺乏科学的考核制度,必然会影响大学生参与项目管理的积极性,因此,需要建立科学的项目管理激励制度,成立专门的项目评审委员会,定期对项目进行评优表彰,给予一定的精神奖励。要将大学生参与项目管理的情况纳入大学生综合测评体系中,鼓励更多的大学生参与其中。通过一系列的制度建设,使学生活动由“人治”向制度管理转变,实现制度建设的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