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菊
[摘 要] 2007年,我国在六所部属师范大学重新开展师范生免费教育制度,2016年9月,山东省迎来了首批免费师范生,师范生免费教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免费师范生肩负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历史使命,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如何培养出高质量的免费师范生成为教育教学工作的重点。通过解读师范生免费教育制度,分析开展免费师范生教育的意义,从专业情意、全面发展、创新实践三部分阐述培养理念,在此基础上探析互联网时代下免费师范生教育的路径,为免费师范生教育提供“他山之石”。
[关 键 词] “互联网+”;免费师范生;意义;培养理念;教育路径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34-0035-03
自2007年《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办法(试行)》制定后,我国在六所部署师范大学重新开展师范生免费教育制度,免费师范生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时隔九年,山东省为满足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的需求,于2016年制定了《山东省师范生免費教育实施办法》,确定由山东师范大学、曲阜师范大学、聊城大学等九所省属高校承担3000名山东省师范生免费教育培养的任务,山东省迎来了首批免费师范生。师范生免费教育制度缓解了农村教育压力,是提高教育质量的有力措施。免费师范生肩负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历史使命,不仅要成为优秀的教师,更应该培养其成为专家型教师。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如何培养高质量的免费师范生成为师范生免费教育工作的重点。
一、互联网背景下师范生免费教育意义
在中国教育学会第29次学术年会上,指出当前中国教育所处历史方位已进入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新阶段,“学有优教”是时代发展的诉求。要实现“学有优教”,必须提高教育质量。教育质量的提升不仅指优化占全国人口35%的东部沿海地区和中西部大城市的教育质量,更包括西部贫困地区、农村地区和中部广大农村地区。教育的短板在农村,只有优化农村师资,配置教育信息共享资源,才能全面提升教育质量,使教育迈入小康时代。
师范生免费教育制度塑造了一个特殊群体——免费师范生。培养免费师范生的初衷是提高农村中小学师资力量,均衡教育水平,促成教育公平。他们通过接受高等学校专门的教育和培养,逐步具备未来教师所必需的专业知识、道德情操、业务能力和身心素质,实现从一名高中毕业生成长为优秀的职前教师,从职前教师成长为专家型教师。山东省师范生免费教育立足于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实际需要,培养适应当下全课程教育的师资力量,造就一专多能的中小学教师,具备基本的计算机水平和现代教育技术,从根本上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提升教育大省的教育质量。
自2010年国家颁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来,经过五年的努力,我们提前实现了很多既定规划,已实现教育的大发展。如,原本2020年要达到的目标是学前教育的入园率达到75%,高等教育入学率达到40%,到2015年,我们的学前义务教育普及率达到99%,高中阶段的教育达到87%,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0%。但不可否认的是,我们的教育仍旧存在很多问题。首先,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远地区、贫困地区等现代教育技术匮乏,教学设备欠缺,我们的教育还不均衡。其次,农村偏远地区也需要一批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但是年青一代却不愿意扎根基层,原有农村教师不愿改革创新,我们的教师队伍还不够完备。最后,我们需要培养一批修身立德、志存高远、勤奋好学、追求卓越的一代新人,如果没有接收到良好的教育,我们如何培养为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的才俊。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应以教育公平促成社会公平。当下教育整体水平在不断提高,但高素质的教师资源“下不去、留不住”,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技术成为农村教育的短板。曾继耘教授根据国家教育督导检查组2013年对山东省21个县(市、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检查反馈意见分析师资水平时指出,21个县中小学“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教师比例”各县间达标率有明显差异,比如青岛市崂山区小学达标率为100%,但同一市的李沧区达标率仅有37.04%。加强对基础教育的支持力度不仅是加大投入力度,保障办学经费,健全资助体系,更要配备一批好的教师。
精准脱贫的关键不是物质脱贫,而是精神脱贫。中华民族尊师重教,教育应该帮助他们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缩小区域城乡差距。一个人遇到一位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一位好老师是学校的骄傲,一个民族拥有一批好老师是民族的希望。免费师范生教育就是在培养一批志愿服务农村的好教师,他们不仅要具备高尚的师德、精湛的业务,还要具备奉献的坚定,贡献的执着。他们身上担负的是责任和使命,引导学生自立自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为教育现代化建设输送人才。
二、互联网背景下免费师范生培养理念
当下,我们利用互联网的便利,同时又批判互联网使我们的学习、生活碎片化。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我省农村中小学教育急需全课程理念下的师资,免费师范生着力培养一专多能的中小学教师。他们不仅仅要掌握学习知识、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知识,并且要关注中小学教育发展和知识结构体系,带领农村教育的进步与发展。在踏上工作岗位的时候,这部分学生要挑起“专家型”教师的重任,成为懂得教育教学理念的专家型教师。
(一)培养专业情怀
支持免费师范生从教的动力不是外界强压的因素,而是内心对专业和职业的认可。他们的专业理想、专业情操、教育观念等,是免费师范生未来从教的动力源泉。[1]免费师范生入校时签订协议,志愿从事教育行业并服务基层6年。有的免费师范生认为这是变相的“卖身契”,是捆绑自己才华的手段,希望有机会跳槽;有的免费师范生志愿从事教育行业,却不愿意下基层;有的免费师范生学习一段时间后,感觉从事教师行业没前途。相关研究显示,六所教育部属师范院校的首届免费师范生中有比较明确的投身基础教育意愿的学生仅占51.9%。[2]既然选择了免费师范生道路,就应该从内心认可教师职业,坚定理想信念,并以教为乐。在众说纷纭的网络生活中,我们应该加强对学生专业情意的培养,开设相关课程,发现互联网带给学生的不利信息,同时利用互联网端正学生的教育观念,使免费师范生乐于从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