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论文中心 >

构建“三全一协同”模式,促进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

2018-05-23  |  点击:  |  栏目:论文中心

作者:李桂锋,王志学,庄坚泉
  [摘 要] 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是当前高职院校的重要任务之一。职业核心能力是专业之外的能力,是人们可持续发展的素质支撑。构建“全员参与、全程培养、全方位渗透、校企协同培养”的“三全一协同”模式,是高职院校更好地培养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途径。
  [关 键 词] “三全一协同”;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
  [中圖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01-0030-02
  自1999年国家兴起高职院校建设以来,各院校在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步。然而,近年来职场上的事实告诉我们,社会和校园的差别甚大,不少学业成绩优异的毕业生竭力追求却未被录用,很多职场新手虽然应聘成功却难以适应岗位的要求,并因此产生自卑、厌倦、抱怨等情绪,更有甚者不得不从来之不易的岗位上“落荒而逃”[1]。究其原因,往往是学生个人的职业核心能力不满足或不适应职场的要求所致。职业核心能力是学生顺利走向职场的需要,是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更是教育部门人才培养的方向。本文从实际出发,结合高职院校的特点,构建了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三全一协同”模式,有效地提高了高职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
  一、职业核心能力的涵义和提高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意义
  职业核心能力是专业能力以外的能力,又称为职业关键能力或职业通用能力[2],是职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职业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自我管理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等方面。职业核心能力是一个人适应工作岗位变化,处理各种复杂问题以及敢于和善于创新的能力,是职业活动中最基本的能力,适用于任何职业的任何阶段,具有普适性。然而,现实中高职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并不能满足职场的要求。以广东省为例,各高职院校的学生,其职业核心能力普遍较弱,尤其在沟通、合作、自我管理等方面。在日常的校园文化建设和社会实践等环节中,学生在此三方面的不足明显地暴露出来,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各项活动的开展。用人单位反馈也是如此。以某国家示范高职院校为例,对该学校近三年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调查,发现用人单位普遍认为目前高职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不能满足岗位的需求。
  事实表明,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对高职院校、用人单位和学生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对高职院校而言,提高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体现了终身教育思想,也增强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3],提升其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同时也提升了高职院校的社会影响力,促进院校的健康、长效发展;对用人单位而言,人才是第一要素,人力资源是首要资源,其生存和发展均离不开人才,提升员工的职业核心能力,是增强自身核心竞争力的根本和保障[3];而于学生而言,职业核心能力是职业活动中的关键能力,适用于任何职业的任何阶段,是其获得良好就业从业竞争力和广阔的发展空间的必要条件。
  二、“三全一协同”模式促进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实践
  培养具备较强的专业技术能力,又有较强职业核心能力的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是各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和根本任务[4]。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从2011年开始,围绕如何有效培养和提高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积极进行探索,找到了适合高职学生特点的新模式,取得了较明显的效果。
  (一)学校重视,全员参与
  高职院校与学科院校一样,教职员工因工作需要分别从事教学、服务、管理等相关工作。由于工作主要职能存在差别,教职员工对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看法也存在差异,甚至出现“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是学生工作队伍的工作,与他人关系不大”的错误认识。为避免类似错误思想的蔓延,校领导统一全体教职员工的认识,立体式地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并由校领导牵头,在日常教学、服务、管理中融入对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即教学部门将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纳入显性课程,针对不同专业学生的实际需要开设不同模块的课程;课任教师将沟通能力、职业礼仪等职业核心能力带入课堂,在进行专业培养的同时渗透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学生工作部门将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纳入隐性课程,在学校文化建设、社会实践等环节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合作、自我管理和解决问题等职业核心能力;教辅、后勤部门则强化服务质量,在平时的服务中,以身教的方式进行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培养。
  (二)主线清晰,全程培养
  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不能时紧时松,忽冷忽热,而是应该以高职学生的成长规律和学校的教育规律为主线,对在校学生进行全程培养。
  学生入学的第一学期,是他们了解、熟悉学校的时期,这个时期的学生,对大学生活充满新鲜感,对各种知识和能力的索求欲望强烈,是树立学生对职业核心能力认识的最佳时机。第二学期至第四学期是学生接受各种知识和教育的黄金时间,这个时期的学生基本适应了大学的生活,能根据自身的情况较合理的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是进行职业核心能力理论培养和实操训练的最佳时间;第五至第六学期是学生走向成熟准备就业的时间,是检验和提高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时间。针对以上规律,学校在不同时期采用不同的方式对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进行培养。新生入学时,精心策划新生入学教育,通过项目活动,将职业核心能力的定义、内涵和意义植入学生的头脑中,并令职业核心能力的培育成为新生大学生活动必学能力;进入黄金学习时间后(即第二至第四学期),利用课程提高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理论知识,利用校园文化建设平台及日常行为矫正活动等提高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实际应用能力,并逐步使之成为学生的习惯;进入最后一学年,则利用求职训练活动和顶岗实习等平台检验和完善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为其职业发展夯实基础。
  (三)目标明确,全方位渗透
  职业核心能力是高职院校的根本性任务之一,也是高职学生必备的关键能力之一,全方位渗透培养,方能切实提高高职学生的此项能力。全方位渗透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分主要抓手和环节渗透。

相关文章:
  • 1 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语文教学的路径探究及思考
  • 2 基于CiteSpace的国际中文教师文献综述可视化研究
  • 3 新时期职业本科院校音乐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路径分析
  • 4 医药院校药物化学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与实施
  • 5 高校军事理论课程互动研讨式教学模式探析
  • 6 装备维修保养技能训练课程教学设计探析
  • 7 制药工程工艺设计实验模拟车间型教学探究
  • 8 产教融合视域下卫星导航定位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 9 应用型本科商科专业教材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 10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课程案例库建设及案例式教学的探索应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