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令前华,王庭良,李颖华
[摘 要] 大学阶段的教育,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创新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主要是指能够自主规划学习、自主研究,潜心阅读、分析思考,能总结归纳学习规律,能奠定思想基础、文化基础和学科基础,掌握“专业范围内的具体操作和表达的方法和能力”。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重点是将大学生的能力培养渗透到“教”“学”“思”的过程,应用“立体”自主学习法,使学生具备可持续发展的创新创造能力。
[关 键 词] 自主学习;创新思维;应用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01-0032-02
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与思维能力,是本科教育核心价值的教育思想,大学阶段的教育,就要使学生建立合理的知识体系和能力结构,打下扎实的基础,尤其要培养自主学习与创新思维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主要是指能够自主规划学习、自主研究,潜心阅读、分析思考,能总结归纳学习规律,能奠定思想基础、文化基础和学科基础,掌握“专业范围内的具体操作和表达的方法和能力”。为此,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奠定基础、掌握技能”,使自己成为德才兼备、有益于社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
要培养大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创新思维能力,就必须将培养思想渗透并贯穿于课程教学过程中,通过对知识掌握的过程而形成和发展,把每一门课程的教学、每一项知识的学习,都作为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载体,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当学生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和创新思维能力时,就会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促进学生“学”与“思”的同步发展。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创新思维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1)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创新思维能力,有利于学生丰富思想,塑造美好性格;(2)自主学习与创新思维培养也是当代大學素质教育的核心;(3)自主学习与创新思维能力强的学生,是知识与能力双重发展的综合性人才,综合性人才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因此,大学阶段的教育,应该充分挖掘学生自主学习与创新思维的潜力,以实现培养和造就人才的目的。掌握知识的深度、广度与速度,掌握科学的学习规律和学习方法,更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主研究能力,才能使学生具备可持续发展的创新创造能力。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创新思维能力,是统一教学过程中密切联系的两个方面,不能因为能力的培养和知识的获取有联系,就认为学生的学习能力可以自发提高与实现,大学阶段的教育要二者并重,主要应做到以下方面。
一、学生要从课堂学习开始,建立自主学习观
1.学生要学会学习,善于把课堂听讲式学习与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综合运用。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必须对自己的学习负责,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教师不可用“满堂灌”替代,教师的主要职能是间接地组织和引导学生探究学习,成为学生学习的“顾问”,激励学生深入学习和研究。学生在此过程中,就学会了规化学习任务→合理安排时间学习→检验学习效果→总结学习方法→改善学习计划和方法,真正培养了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的能力;选择学习内容真正做到学以致用,目标明确,产生深入学习的好奇心爆发学习的“内动力”,这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2.大学生课堂学习一定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前必须预习,并复习前面学习过的内容,了解本次课程的学习内容,尽量搞清楚前后内容的逻辑关系,并能提出新的问题,并试图在预习的课程内容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或答案,如果找不到或不全面,这正好就作为本次课程课堂上专心致志听讲的关键之处。这里的课程预习方法可以多样化,比如发现下次课程中,有用到已学习过但记不清的知识,必须立即去复习,预习过程要多思考,采用发散思维方式,必要时也可上网查询相关资料;临上课前要思想安定,精力集中,注意听好老师每次讲课的“开场白”(坚决不能迟到)。老师的“开场白”是总结上次的讲课内容并引出本次讲课的内容,具有承前启后、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如果因为迟到或心不在焉没听到“开场白”,就如同看电影没看片头,看了很久还搞不清来龙去脉,厘不清思路,课堂效果将大打折扣。因此,一定要做好课前准备工作,以便带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浓厚的兴趣,主动积极地听课,,这样才有可能提高听课的效率和质量。
3.要提高课堂获取知识的效率和质量。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关键是要抓住老师讲课的要领,跟随课堂教学内容同步积极思考,把全部注意力集中到老师讲授的问题上来,此时一定不能思维短路。翻看教材,看老师讲得是否与书本一致或埋头做笔记,应该注意老师怎么提出问题(问题的论述)、分析问题(指出问题的症结所在,明确问题的解决途径和方法)、解决问题(得出符合逻辑的结论),这就是老师讲课的要领,这个过程一定要步步紧跟,环环相扣,此过程思维活动一刻不能离开。
二、教师要把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贯穿在理论课的“教”与“学”过程中教师的课堂教学是师生思维互动的主要学习过程
课堂教学应成为学生主动探究知识、获取知识的天地。人常说:“文必有法,文无定法。”虽然每节课的要求不同,教学模式也随之改变,但无论哪一种模式,它的宗旨应该是帮学生解惑,助学生思想腾飞,而理论课内容比较抽象、枯燥,学生容易厌烦。所以,在课堂上,教师的角色应该是导演,精讲不灌,重在引导,巧于设疑和激发;学生是演员,是学习的主体,不能仅仅满足于获得现成的答案或结果,而应对所学习的内容展开独立思考,合作探究,进行多向思维,能从多种角度去认识同一事物,主要靠学生自己获得的知识和方法去突破重点和难点,并善于把它们综合为整体认识,能创造性地运用所学到的内容去适应新的情况,探索新的问题,使自己的视野不断开阔,使他们最终成为知识的真正发现者、占有者、创造者。理论教学过程中实践性很强的内容,采用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学以致用,在实际体验中掌握知识,并把它转化为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要做到以下两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