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论文中心 >

人的价值理论与优秀大学生心理问题应对策略

2018-06-21  |  点击:  |  栏目:论文中心

作者:刘海英
  [摘 要] 优秀大学生是高等教育中的特殊群体,他们除在学习能力等方面具有优势外,也面临紧张焦虑、心理调适能力差等心理问题,是心理问题的高发群体之一。优秀大学生面临的心理问题形成原因更为复杂,影响更为严重,需要引起家庭、学校、社会的高度重视。为预防和消除优秀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利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价值理论来指导优秀大学生客观对待与评价周围事物,调适其思维方式及实际行动,预防相关心理疾病,应对已出现的心理問题,帮助优秀大学生健康发展。
  [关 键 词] 优秀大学生;心理问题;人的价值理论;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03-0026-02
  在人们的认知中,优秀大学生有着积极向上、成绩优异、踏实认真、能力突出等特点,人们往往只看到他们的优点和成绩,却忽视了他们身上所存在的心理问题。当前,许多高校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开设专门心理辅导与咨询机构、心理问题预警和干预机制等方法来帮助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均取得一定效果。
  利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价值观理论来分析、探讨优秀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寻求相应的解决措施,对优秀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优秀大学生应当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价值理论的内涵,在形成正确价值观的前提下,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并把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相结合,提升自我,服务社会,真正成为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一、优秀大学生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及表现
  (一)骄傲自大,以自我为中心
  大部分优秀大学生由于才学过人、成绩优异,长期受到来自老师、家长的表扬,容易逐渐形成一种优于常人的骄傲感,其中少数人甚至自信过度发展成自负,认为自己高人一等,形成一种虚荣心理,认为赞誉是理所应当的,受到批评时易产生抵触心理,排斥他人的否定、建议,独断专行,我行我素,并在潜意识里以自我为标杆,强迫他人信服自己的观点和思路。长此以往,少数优秀大学生易忽视自身短板,裹足不前。
  (二)紧张焦虑,缺乏抗压能力
  部分优秀大学生在考虑事情时,容易产生心理波动,显得犹豫不决。这是由于他们有一种争强好胜的心态,总想面面俱到,万无一失,时刻计算要做的事情是否能为自己的成就加码,为自己增值。在同学问到学习方法时,会害怕别人超过自己,有所保留;在遇到考试失利时,变得紧张异常,轻者信心受挫,重者会引发相关的生理不适,如头昏、疲惫、失眠等症状。而其抗压能力也不容乐观。有调查显示,45%的优秀大学生在面对压力时不能适当地做出自我调节,22%的优秀大学生采取消极的方式排解和释放压力。
  (三)不善交际,在意他人评价
  大部分优秀学生总是自觉不自觉地想给人留下好印象,非常注重自身的言行举止,反复考虑如何做才能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示出来,因而在人际交往中谨小慎微,易给他人带去不自然的感觉。但同时,他们又很在意他人对自我的评价,害怕事情做得不够好受到他人指点,担心表现不佳老师从此不再关注自己。如这部分优秀大学生不能摆脱这种病态心理,将会严重影响自己的正常思考方式与活动交往能力,最终损害身心健康。
  (四)苛求完美,易关注消极面
  苛求完美是大部分优秀大学生的一个核心特征,也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完美主义倾向,认为每一方面都要比周围同学做得更好。适度地追求完美能引人积极,催人前进,然而以完美衡量一切,会导致自身缺乏满足感,受挫失去信心。少数优秀大学生把这种完美思想强加给周围的人和事物,认为身边的人能力不强,素质不高,环境设施落后,求全责备,形成一种偏执的强迫心态。与此同时,自己也产生不满情绪,容易关注自身的消极面。忽视长处,放大短处,怨天尤人,易导致心理失衡,阻碍自身进一步发展。
  二、优秀大学生心理问题成因的分析
  (一)个人因素
  首先,刚从高中“填鸭式”教育过渡到大学这样一个小社会,学习方式和生活模式的骤然转变,带给这些优秀学生前所未有的冲击,引发他们出现心理失调症状。其次,高校学业优秀学生心理发育尚未成熟,对许多事物的评判缺乏理性,认识肤浅。对与自身价值体系、观点信念相违背的事物,往往会产生抵触,情绪起伏大。最后,每个学生成长的过程直接影响着他们进入大学以后所持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他们产生的心理问题是对自身成长经历的反映。
  (二)家庭因素
  家庭环境是学生个性形成的发源地,而从中衍生的家庭教育也是塑造优秀大学生性格的关键一环。在一些家庭中,父母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要求孩子必须把学习放在首位,给他们灌输一种唯分数论思想。如果孩子成绩优异,家长极易产生溺爱行为,简单地以物质回报作为奖励,而忽视了孩子身上的性格缺陷,不良习惯,放松了对他们的管理要求。也有些家长认为孩子应该全面发展,硬性剥夺他们的娱乐时间,代之以各种课外辅导与特长培训,疏于对孩子的心理关怀。此外,在单亲、离异、贫困家庭成长的优秀学生形成不健康心理的几率更大,更易产生心理疾病。
  (三)学校因素
  我国长期以来实施的应试教育过分注重分数与升学率,相当一部分学校只重视学生的学业成绩,而忽视学生综合素质,特别是心理素质。采取一些失当的教育方法,教学措施,如分重点班、排名次等,使学生长时间处于高压状态,也营造出一种“只要学习好,就能受人尊敬”的假象,而他们到大学后发现每个领域都有强于自己的人才,难免出现心理反差。另一方面,老师通常对优秀学生放宽要求,从轻处罚,可能扭曲他们的思想认识,导致他们对批评无法坦然接受,抗打击能力低下。
  (四)社会因素
  随着当前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越来越强调“全面人才”的重要性,不少企业对文凭有着硬性要求,对重点名校毕业学生格外青睐。种种因素引发优秀大学生对就业的担忧,对未来的焦虑,从而成为他们心理疾病的催化剂。同时,社会盛行“成功导向”及媒体的不恰当宣传,使许多大学生滋生一种成功至上的理念。不少优秀大学生临近毕业时会根据人才市场需要来对照自己,对自身要求也相应提高。这时,是他们产生心理负担的高峰期。

相关文章:
  • 1 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语文教学的路径探究及思考
  • 2 基于CiteSpace的国际中文教师文献综述可视化研究
  • 3 新时期职业本科院校音乐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路径分析
  • 4 医药院校药物化学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与实施
  • 5 高校军事理论课程互动研讨式教学模式探析
  • 6 装备维修保养技能训练课程教学设计探析
  • 7 制药工程工艺设计实验模拟车间型教学探究
  • 8 产教融合视域下卫星导航定位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 9 应用型本科商科专业教材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 10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课程案例库建设及案例式教学的探索应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