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论文中心 >

网络时代下的高校思政“交辅”教育模式探索

2018-07-02  |  点击:  |  栏目:论文中心

作者:贾文龙,郝峰,庞丽铷
  [摘 要] “互联网+”新形势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正处于创新改革的关键转折点,迫切需要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探索符合时代、适应学生的教育方式,以不断搭建和完善网络时代思政教育新平台,提高思政教育水平。结合当前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实际情况,对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政工作需要做的新工作和新转变进行了探讨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 键 词] “95后”大学生;网络时代;思政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04-0076-02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互联网+”介入教育是一种趋势和潮流。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指将网络技术作为一种教育媒介和工具。互联网可以有效地解决传统思政教育方式和内容的缺陷和不足,互联网可以起到传播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重要作用,也因此变成广大教育工作者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的新阵地[1]。“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办好网络教育,这是首次将“网络教育”写入党代会报告中,在我国由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的大背景下,实现信息技术与网络教育的深度融合,对做好当代大学生的网络思政教育具有重大意义。
  一、当前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情况
  当今的在校大学生多为“95后”,他们多为独生子女,受社会及家庭环境影响,性格活泼、个性鲜明,乐于接受新鲜事物,具有创新意识,不喜欢循规蹈矩[2]。“95后”正生活在一个被形形色色互联网信息所包围的时代,网络信息的虚拟性、多元性,网络文化的复杂性、广泛性,很容易使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并没有牢固树立的青年大学生产生错误的判断,接受诸多社会非主流思想,从而迷失方向。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让每天接受五花八门网络信息的大学生上课放下手机、集中注意力学习;如何使约束学生仅靠点名、考试等单一的课程变得丰富;如何让课堂不再呆板无趣、死气沉沉;如何使思维活跃的“95后”从内心深处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觉树立积极向上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等问题变得日益严峻。在“互联网+”新形势下,传统教育手段和形式略显不足和局限,也使对当代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变得越来越富有挑战性。
  二、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线上线下”交辅模式
  (一)夯实线下阵地教育根基
  1.努力创新教学方法,让课堂生动有趣
  “有意思”是许多在校大学生对一门课程感兴趣的说法。对每天接受网络信息“轰炸”的大学生而言,只有生动有趣的课堂才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而许多学生在提到思政教育时,第一印象往往是“高大上”“听不懂”“太官方”“很枯燥”。要想让学生的视线从手机屏幕移到黑板上,显然要对教学计划、课程内容、授课方式就行创新改革。在设置教学计划时,要充分考虑不同年级、不同性别、不同地区、不同政治面貌学生的不同学习能力及思想政治理论水平,保证学生的学习效率,不能“一刀切”。在准备教学内容时,要打破高校自身的壁垒,突破本身师资力量及教育资源的限制,充分发挥网络的优势,积极利用可用的资源经验,摒弃老套的教学内容,聚焦学术前沿、时事热点,将丰富多彩的内容与视频、动画、图片等结合起来,运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使学生能够兴致勃勃地学习相关知识,聆听海内外大师的教诲。与此同时,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也要注重采取学生喜欢的教学方式,除了在课堂上讲授基础知识外,也可以对最新政策方针进行“接地气”的解读、对最新事件进行“有温度”的评价;多走到学生中间、聆听大家的心声,多与他们进行互动,往往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积极开展实践活动,让思政教育落地生根
  高校校园文化是展现一所学校办学精神的重要“窗口”,是学校人文素质奠定的根基。高校应根据各学院学科特色,积极组织开展一系列校园文化活动,打造各学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特色,在推进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同时抓好实践教育,使思想政治教育潜移默化地渗透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要帮助和引导学生将思想政治相关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主动运用到学习、生活、课外实践中,引领大学生的思想素质、政治素质、文化素质全面发展。在开展实践活动时要做好宣传工作,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学校可以让学生策划,由学院组织监督,这样更有益于学生主动把握思政内涵,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人公精神。
  (二)打造线上教育平台
  1.设立培训班学习组,利用网络做好监督
  “95后”大学生大多具有较强的自我意识,但缺乏集体观念,自我管理能力弱。对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培训活动,在班级内成立学习小组,在增强学生集体意识的同时,也让思想政治教育达到更好的效果。比如,山西农业大学实行的“普通学生与党员结对子活动”,让学生之间可以直接进行沟通交流,充分发挥了学生党员的带头作用,学生在面对自己的同龄人时会卸掉心理防备,能起到更好的教育效果。另外,许多高校如北京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等也纷纷开展了新生党员培训班,通过对新生党员集中培训、统一管理,从一入校开始抓紧对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使新生党员始终保持思想的纯洁性、先进性。
  教育工作者也可以利用网络,如微信、QQ等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监督,一方面方便老师对学习成果进行检验,让学生的自主学习变得更为高效;另一方面也可以拉近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让沟通交流更有效。同时,也要利用好网络大数据,通过了解学生的阅读偏好及对网络内容的阅读频次,推测分析学生最近的思想情况,对学生最新的思想动态有更全面、更广泛的了解,并进一步做好舆论监测预警工作,及时控制网络负面舆论、对学生进行积极有效的引导。
  2.搭建网络新平台,发挥正面指导作用
  毛泽东同志说过,文化思想阵地我们不去占领敌人就会占领。现如今网络上发布的消息真假优劣不一,高校有责任也有义务搭建好微博、贴吧、微信等网络平台,采取“密切关注、及时发现、正面引导”的方针,做好各网络平台的日常维护,采取广大师生都喜闻乐见的方式打造专题栏目,推送最新时事热点,做好党的政策方针的宣传工作,及时澄清误解、为学生解决困惑,在潜移默化中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让更多人能自觉主动地接受主流文化的熏陶。在具体对网络平台进行管理维护时,教育工作者在做好监督工作、把握好大方向的前提下,要放手让学生来做。通过让学生负责对思政教育网络平台的管理运行,提高大学生的互动性和积极性;也有益于他们发布符合大学生内在需求的思政内容。另外,网络平台也为学生提供了表达心声的机会,让学生能有窗口宣泄情绪,這也有助于教育工作者及时了解学生最新思想动态,尽早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对有思想问题苗头的学生的密切关注、加强引导、用心沟通交流,帮助青年大学生健康成长。值得注意的是,我们要分清楚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次问题”,即思想政治教育为主体,而网络只是大背景与平台媒介,不能主次颠倒,最终为获得更多的平台关注量及阅读量而忽视教育本身。

相关文章:
  • 1 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语文教学的路径探究及思考
  • 2 基于CiteSpace的国际中文教师文献综述可视化研究
  • 3 新时期职业本科院校音乐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路径分析
  • 4 医药院校药物化学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与实施
  • 5 高校军事理论课程互动研讨式教学模式探析
  • 6 装备维修保养技能训练课程教学设计探析
  • 7 制药工程工艺设计实验模拟车间型教学探究
  • 8 产教融合视域下卫星导航定位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 9 应用型本科商科专业教材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 10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课程案例库建设及案例式教学的探索应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