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论文中心 >

小组合作延伸班级管理

2018-07-24  |  点击:  |  栏目:论文中心

作者:钟波
  [摘 要] 在传统的班级管理中,班级管理的理念是“师本管理”,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核心,班务的许多烦琐事情都需要班主任亲力亲为,虽然做得辛苦、劳累,但是出力不讨好。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小组合作的形式被引入班级管理工作中来,这可以说是一场革命,不仅是对班主任的解放,而且也是对学生的根本解放,让学生在自主的班级管理中成为班级的主人翁,让学生学会互相帮助,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关 键 词] 小组合作;以生为本;班级管理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05-0204-01
  在中职学校中,面对66人的一个班级,如果只靠班主任、只靠班干部是很难教育、照顾到每一个学生的,必定在班级里会有一些学生被忽视,“以生为本”“为了一切的学生”就成为一句空话,而小组合作管理的模式可以最大限度地解决这个问题。以下是我两年来运用小组合作管理班级的具体策略。
  一、小组的组建
  组建小组应该是“小组合作班级管理”工作中首要解决的问题,这个问题对今后的班级管理工作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在开学后的一周之后,我会根据学生在班级日常管理中的号召力以及学科专业成绩大致进行小组成员的分配,,最后对各小组的学生进行微调,基本保持最初所分小组成员的稳定不变。
  再经过近两个多月的时间,当班主任对学生有了充分的认识和了解之后,通过对小组成员的不断微调,小组的组员基本确定下来,那么组建小组的问题基本得以解决。各小组成员之间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呈现了较好的和谐性、互助性、鼓励性、进取性。
  二、组长的培养
  在小组合作的班级管理中必须充分发挥各小组组长的管理能力。组长的人选必须得到所在小组成员的认可方可担当,这个时候班主任必须尊重学生的意见,组长是他们自己选举的,是征得学生的同意才任命的,只有这样,小组的成员才会服从组长的管理。对组长的培养必须采用分散培训和集中培训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
  三、操作过程
  (一)我将班级6个同学组成一组,全班就分成11个小组,同一组的六个学生前后排坐在一起(从左往右数前排依次为二、四、六号,后排依次为一、三、五号),便于合作交流。班级学生选举的11名班团干部就是每个组的1号学生,其余学生依次搭配。这种搭配可以使各学习小组实力均等,便于实施“合作学习”策略。编号的目的是使学生知道自己在小组中的学习及表现情况,从而形成一个积极向上奋发进取的良好班集体。
  (二)分好小组后,根据能力,明确组内成员的职责。组长负责本组的学习、活动、纪律等考核,而每一个学生分别是某方面的小组长,负责组织管理,每天组长把所负责方面情况做好记录,把每周学生常规考核情况统计汇总,交给班长备案。一天一记录,一周一小结,一月一评比,评价结果记录在案,最终作为评优的重要依据,如最终评出班级的“优秀小组”等。
  (三)合作小组成立后,我就要组织全体学生集体讨论制定符合全体学生意愿的班级公约即“班规”,要求大家讲诚信,严格遵守,不得违反。各小组也要围绕“班规”并结合小组实际情况制定小组条约以及处罚方案,并张贴在教室的张贴栏里,约束本组成员。
  (四)坚持小组自主管理和班主任指导相结合的原则。每组把学习、纪律、卫生、活动等一天一记录,一周一小结,一月一评比,并及时公布到后面黑板上的“小组考核”栏里。在表扬栏里写出优胜小组和组员名字。对学生来讲,这是一种莫大的荣誉,更是积极学习的动力。对实施小组合作管理過程中出现的问题,学生、组长以及班干部会向我反映情况,我会征求学生的意见及时解决问题,确保这项工作的有序进行。
  四、小组合作管理班级的成效
  (一)提高了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
  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把管理权交给了学生自己,学生可以自主地、有建设性地开展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虽然在实践中难免出现一些失误和波折,但学生可以在这种挫折中学会自我调控,自主思考,为学生终生发展打下基础。
  (二)提高了竞争意识,激发了学生的进取心
  个人间、小组间全方位的竞赛,使学生在学校生活始终处于一种竞争的环境中。比一比、赛一赛,赶上前面的同学、为小组争光,努力超越自己、争取进入上一层次等观念,逐步内化为学生自觉的意识和行动,竞争意识明显提高,进取心大大增强。尤其是原来表现差、行为习惯差、成绩差,对学习、对自己已失去了信心的学生,这方面的变化特别明显。
  (三)增强了合作意识,增强了班集体的凝聚力
  要争取小组的优胜,学习小组成员必须通力合作,每个人都发挥自己的特长,帮助同组的其他同学,从而在组内形成合作的氛围,同学间互帮互助、团队协作意识大大增强。
  在中职学校班级开展小组合作,强化了班级合作意识,激发了学生参与管理的热情,在自主管理中增强自我约束,充分挖掘了人的潜能,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竞争、学会创新,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样,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一些规则还需要逐步改进,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去修改完善,让其发挥更好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卢少军.中学德育课程与教学研究[M].山东人民出版社,2004-08.
  [2]高艳.合作学习的分类、研究与课堂应用初探[J].教育评论,2001(2).
  [3]刘吉林,王坦.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02.

相关文章:
  • 1 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语文教学的路径探究及思考
  • 2 基于CiteSpace的国际中文教师文献综述可视化研究
  • 3 新时期职业本科院校音乐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路径分析
  • 4 医药院校药物化学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与实施
  • 5 高校军事理论课程互动研讨式教学模式探析
  • 6 装备维修保养技能训练课程教学设计探析
  • 7 制药工程工艺设计实验模拟车间型教学探究
  • 8 产教融合视域下卫星导航定位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 9 应用型本科商科专业教材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 10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课程案例库建设及案例式教学的探索应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