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肖敏
[摘 要] 基于当今“机不可失”的社会现实,控制学生使用手机不可能“死管”,也无法“管死”,对处于青春期的中职学生来说更是如此。在一起因手机管理引发师生冲突的典型事件中受到启发,并抓住时机组织了一次主题班会课,通过师生讨论,列出手机所带来的“问题清单”,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手机的“利”与“弊”,学会科学、合理地使用手机,从而增强青年学生自我认识、自我管理的能力,也希望为日后班主任管理工作提供有效帮助。
[关 键 词] 主题班会;中职学生;手机管理;案例分析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05-0206-02
一、案例背景
不久前,由于管理手机问题,隔壁班的学生和班主任之间发生了冲突。原来,这个班级之前的手机都是学生自己保管的,然而课堂上玩手机的人数不断增多,各科教师都管理乏力,影响教学效率,纷纷向班主任反映。班主任心中着急,暂时想不到好办法,于是决定集中管理手机。这个简单粗暴的规定,引起了学生的强烈反感,一部分学生公然表示不服从管理,有的学生认为这个规定侵犯了人权、侵犯了隐私;有的学生认为班主任小题大做,思想落伍;有的学生认为班主任不近人情,滥用职权……甚至出现了学生离校出走的严重后果。手机管理本身是对的,然而简单粗暴的手机管理方法却导致了如此激烈的冲突发生。
手机管理也是我作为班主任的“老大难”问题,隔壁班的这次手机事件让我重新审视所带班级的手机管理问题。事实上,我所制定的班规中要求学生上课期间不能玩手机,且要将手机上交管理员集中保管,直到下课方可领回。虽然这个规定至今没有发生过类似的激烈事件,不过小摩擦小抵触时有发生。例如有些学生带了两部手机,只上交一部,还有一些学生在管理员没有防备的情况下,偷偷拿走手机,甚至在背地里总是说管理员的坏话。总之,班级手机管理花了很大精力,但效果不好。
如何治疗“手机控”这一通病呢?想到下周的主题班会是“科技”,我灵机一动,巧妙将手机这一极具代表性的科技产品引入班会,让学生自己列出手機的“问题清单”,自己找到“手机通病”的“诊治”办法,以此增强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成长的能力。
二、案例:“科技与美好生活”主题班会
班会之前,我召开了班委会。经过讨论,我们确定班会主题为“科技与美好生活”,并精心设计了三个环节:一是回顾历史、畅想未来。从科技日新月异的进步,来感受科技给我们带来的美好生活。二是科技常识竞答。其中包括手机的发明、历程以及注意事项等内容。三是“科技是把双刃剑”辩论赛。
班会课的重点环节是辩论赛,学生分为正反两个组,正方列举手机的“利”,反方列举手机的“弊”,双方进行辩论。然后,我进行总结,再播放两段手机危害的微视频,如夜晚时手机蓝光对眼睛的严重伤害。视频刚一播完,学生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会心一笑,说:“老师,谢谢你!你的良苦用心,我们都知道了。”大家纷纷表示要合理使用手机,并主动提出“零手机课堂”的建议,一切都显得顺理成章。我乘势而上,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零手机课堂”倡议书,学生一边大叫着“老师,你太有才了”,一边乐呵呵地签署了倡议书。倡议书就张贴在教室后墙上,后面附上了新的手机管理制度,比如班级购买手机袋,在不需要手机教学的情况下,课前统一把手机放进班级手机袋,下课后再领出。由此,我班学生的手机管理正式步入正轨。虽然也是集中管理手机,但大多数学生都认可“零手机课堂”并自觉遵守,履行自己所许下的诺言。
三、案例分析
就目前社会现实来看,手机已经成为必不可少的一项通讯工具,而且随着手机功能的完善,价格的不断下调,以及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拥有一台智能手机并非难事。对中职学生而言更是“机”不可失,因为手机不仅仅是一台通讯工具,它还代表着时尚、科技,它强大的功能令人在生活、学习、工作、娱乐中得到最快最便捷的满足,所以,不论学校、教师还是家长,都不可能一“禁”了之,只能科学引导。
这次主题班会之所以能让学生主动提出“零手机课堂”,关键是抓住了四个方面:
1.尊重学生使用手机的权利
我认为在如今这个互联网时代,每个人都有享受网络的权利,学生也同样应该有手机的自主管理权。但中职学生尚不具备良好的自控能力,如果过于放松,不仅严重影响学习,也会危害身体健康。由于中职学生接近成年,自主意识较强,有一定的思辨能力,故不能简单行事,粗暴禁止,应从尊重开始,耐心说理,科学引导。本次班会,利用了科技话题,将手机与科技巧妙结合起来,从科技的发展、进步来感受生活的美好,并引入科技并非完美的“双刃剑”问题,使学生易于接受。
2.教育内容有的放矢
在网上,有很多关于手机危害的视频,我主要挑选的视频是一些中央电视台播放的,具有一定权威性,更有说服力;另外,因为我班95%的学生属于住宿人员,我专门针对眼睛受到手机蓝光的危害进行了阐述,引发了学生的共鸣,最终是为了让学生通过了解手机的危害,能够从心底里接受手机管理制度。
3.人性化的手机管理制度
手机管理制度的调整较大程度地考虑了学生的实际情况,阻力很小,有效性较强,故容易执行。例如,学校附近的公交车经常会出现堵车现象,走读生赶车会比较吃力,如果手机是在放学以后才归还,很可能会对赶公交造成影响,对此,我们针对时间进行了调整。班级里每组挑选出1名自控能力比较强并且有责任心的学生,让这些学生当手机管理队长,走读生的手机由手机管理队长优先发放,避免由于发放时间导致学生耽误了公车时间,下午会有比较多的自修课,可以根据学生在课堂的表现以及作业的完成情况为依据,进行手机的发放,进而将“零手机课堂”做到更好[1]。制度要根据具体情况及时调整,采用灵活的管理制度等方法,,这些方法虽然从表面上来说是对学生的一种妥协,其实是激励学生,一方面是制度约束,另一方面是让学生培养自我管理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