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段建辉
摘 要:“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对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给学生提供更为直观的教学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运用“微课”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更加有效地获取数学知识,提升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从而有效提高了高中数学教学效率。通过对“微课”的定义解读,具体描述了“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希望能为广大高中数学教学工作者提供一条新的教学思路,用以促进高中数学教学研究工作的发展。
关键词:微课;高中数学;学习兴趣;理论教学;解题教学
“微课”是教师将教学过程制作成为3~5分钟的微型教学视频,“微课”教学通过对教学视频的播放,使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学生在“微课”的学习过程中可以积累更多的学习兴趣,进而更加主动地学习,提升学习效率。具体在高中数学学科中,“微课”教学可以更好地促进理论教学、解题教学以及复习的开展,使学生在快乐的观看过程中增长知识,进而达到有效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率的目的。以下就结合具体的教学情况为大家详细介绍。
一、“微课”的定义及特点
1.微课的定义
微课,又被叫做微课程,是一种基于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在线视频课程资源。微课是一种情景化的在线视频,支持多种学习方式,以微型教学视频为载体。在微课中,教学视频的内容设计遵循一定的原则,如教师可就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和疑点来进行设计。除了对知识点的讲解,教师还可将教学环节的设计纳入微课教学中,如对学习活动、学习任务的设计等。
随着互联网技术发展和移动终端的普及,微课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将其运用到高中数学教学中,为传统的数学教学带来了新的活力。教师在运用微课进行数学教学时,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条件,使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差异来进行针对性学习,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为其个性发展创造条件。
2.微课的特点
微课与其他的教学视频相比,具有自己独特的优势,简言之,其重要的特点就是短小精悍,下面笔者将从四个方面来展开具体论述。
(1)短
微课教学活动时间短,一般为5~8分钟,最长不超过10分钟。这样的时间设置,更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微课通过精选视频内容,使学生的认知负荷处于一个适量的水平,更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其学习效率;除此之外,微课的短,还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求,在当今微时代背景下,网络数字化阅读和学习越来越普遍,短小的呈现方式更受学生欢迎。
(2)小
微课的小主要指三个方面,分别是教学主题呈聚集状态、教学目标较为明确、不具备较大的课程资源容量。
微课与其他视频教学资源相比具有短小的特点,这也成为其一大优势,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第一点,其内容短小,这样有利于教师对教学重点和主线的把握,通过抓重点、抓本质,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第二点,微课由于涵盖的内容较小,制作成本较低,开发难度也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这为其广泛应用奠定了扎实的基础。教师在制作微课时,一个人就可以完成其制作的全部环节,是提高教师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之一。第三点,微课的资源容量较小,一般为几兆或十几兆,易于网络传输,便于学生进行交流和共享。学生可将其下载到移动设备,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上进行学习。
(3)精
微课的精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分别是教学内容精炼、教学环节精心、教学活动精彩。微课做到精,具有重要的意义,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点。第一点,通过精选教学内容,精心制作主题,增强了学习的针对性,凸显了其价值。第二点,通过对教学环节的精细化设置,科学解决了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难点和疑点,精准、细致地划分为学生高效学习奠定了扎实的基础。而校本化的结构化教学设计,则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质量。第三点,教师在运用微课教学时,不应只是单纯地运用微课,而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灵活采用一种或多种教学手段,如问题引导、任务驱动、操作演示,以更好地呈現教学过程,达到微课教学的最优化。
(4)悍
微课中的悍主要是指教学资源丰富,应用面广,适合不同的学习对象进行学习,而且能起到较为显著的教学效果,其作用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方面是微课短小、精悍,交互性强,可以将其运用到各种学习情景中,如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复习、正式学习和非正式学习等。一方面是微课针对性强,是学生查漏补缺的重要手段,对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具有积极意义。
二、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促教学形式多样化
将微课引入高中数学教学课堂,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形式,扩展了教学容量。微课与其他教学手段相比,集文本、图片、视频、声音、交互式教学组件等为一体,使文本、图片和教学内容有机结合为一个整体,通过其交互展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其学习积极性。对于教师来说,生动、形象、直观的展现方式有效提高了其教学效率。在微课教学中,教师可就某一个知识点来进行设计,设计时应从教学大纲和学生的实际出发,使其设计出来的内容既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顺利完成教学目标,可谓是一举多得。如教师在设计时,可设计一些趣味的问题、互动卡片、集趣味性和知识性为一体的游戏等。多样化的微课内容,既可以帮助教师实现教学目标,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完成学习任务。
例如,教师在教授“函数模型及其应用”一课时,我先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特点进行了了解,以此为依据确定了本节课教学的重点为:数形结合思想的归纳、总结和提炼。教学难点为:根据数学问题的条件和结论之间的联系,来实现数与形的有机转化。
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家布鲁纳曾说过:“学习的最好动机是对所学材料本身发生兴趣。”诚如此言,一个好的引入环节,不仅可以瞬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其注意力,还对后续教学具有积极意义,应引起教师的重视。因此,在这一环节,我在利用了微课教学的同时,,也对教学导入环节进行了精心设计,我利用微课制作了一个“杨辉三角”。此“杨辉三角”不同于彼“杨辉三角”,属于变形版本,让学生仔细观察,说一说这是什么?学生看着这个图形,脸上都露出了疑惑的神情。此时,我适时地出示第二张图片,学生看到后恍然大悟。此时,我告诉学生,同样的数字,由于摆放的顺序、位置不同其结果也不尽相同,这就是数学的魅力,也是大数学家华罗庚所说的“数缺形时少直观”,以微课图形配合教师的引导,使学生顺利进入新课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