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嫄,韩爱霞,孙文哲,董芳菲
[摘 要] 为解决高职高专酒店管理专业实习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山东旅游职业学院酒店管理专业实践为例构建了以学校主体为平台,以学生主体为根本,以酒店主体为导向的三位一体的实习管理体系,阐释了该系统具有的紧密性、流动性、持续性、延伸性以及互联网思维的特点。
[关 键 词] 实习管理;酒店管理;管理体系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12-0038-03
一、前言
工学结合中的顶岗实习是学生完成社会角色转变的过渡期,即从“学生”到“员工”的转变。对学生未来是否从事酒店行业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同时,顶岗实习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实习质量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学生三年大學学习成绩的水平。现在酒店管理专业的顶岗实习存在着实习效果不佳、实习满意度低、岗位流动率高、实习基地的粗放式管理、行业导师缺位、实习生充当廉价劳动力、实习保障体系不完善、网络平台建设不完善、实习生导师制度不健全等问题。高职酒店专业的顶岗实习管理是一项全面系统的工作,涉及三个主体(Student学生、Hotel酒店、College学校)三大体系及六大流通环节。只有将各个环节做好,并环环相扣才能实现顶岗实习的正常运转,并在此基础上收到良好的实习效果。
二、三位一体实习管理体系的建构
系统示意图及动力机制:
SHC三位一体实习管理体系的构建是突出学生为主体、市场(酒店)导向、学校平台的校企合作共同培养的实习管理体系。其系统示意图及动力机制详见下图。
该系统贯彻:以学校主体为平台,以学生主体为根本,以酒店主体为导向。学生主体、酒店主体、学校主体通过人才流、知识流、信息流,发生相互作用,形成三大子体系:(1)以学校为核心的TSP实习管理系统,T是指tutorSP。(2)以学生为核心的OP实习生管理系统。(3)以酒店为核心的PDCA酒店循环体系。形成六大重要流动机制:(1)(学生向学校流动的)专业知识信息流动环节。(2)(教师向学生流动的)教师跟岗、导师负责知识信息流动环节。(3)(学生向行业流动的)学生入职流动环节。(4)(行业向学生流动的)行业导师配备行业知识信息流动环节。(5)(行业向学校流动的)高管入校、行业知识信息流动环节。(6)(学校向行业流动的)教师挂职—行业学界知识信息流动环节。形成三位一体三环相扣六流循环的动态实习管理系统。
三、系统特点
(一)系统论指导下三大主体紧密相依
采用系统论观点将实习管理视为三个主体的庞大系统而不仅仅是学校或者酒店单方的责任。该体系考虑到学生、学校与实习基地多方协作策略,环环相扣、紧密相依。三大主体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突出学生为主体、市场(酒店)导向、学校平台的校企合作共同培养。运用以人为本的理念将学生作为主体,从学生的立场出发进行情绪管理、知识传授、双导师制度、双向选择等环节的设置;运用市场导向的理念以酒店需求为导向,运行双向协商、反馈评估等环节,输送行业急需人才;打造学校保障、研发平台,为学生与企业服务。
从学生主体出发通过分析学生实习期间的满意度,心理情绪变化、实习阶段分解等问题分析。
(二)SHC流动性带活校企知识信息传递
该系统是三大主体六向流动的。学生向学校流动的专业知识信息流动环节;教师向学生流动的教师跟岗、导师负责知识信息流动环节;学生向行业流动的学生入职流动环节;行业向学生流动的行业导师配备行业知识信息流动环节;行业向学校流动的高管入校、行业知识信息流动环节;学校向行业流动的教师挂职—行业学界知识信息流动环节使实习管理系统成为一泉活水。
三大主体相互联系,各自拥有向其他两个主体的人才流、知识流、信息流,形成流动性的人才知识信息提升闭环。本课题梳理各流动环节的过程,体现过程规划、过程组织、过程控制和过程评估的逻辑思维,使双向流动更加通畅、高效、开放。
(三)持续性保证系统自我提升能力
体系具有持续提升的效能。坚持以该体系运转酒店管理专业实习管理,可以使知识信息具有流动性,可以使实习基地的品质持续提升,从而提升整个学生实习的品质。特别的,利用PDCA环的实习基地管理系统天然拥有自我提升的能力。实习基地质量管理体系,通过PDCA循环着重建设实习基地的选择与学生培养计划(Plan);双师四导实习效果保障制度(Do);学生导师双评体系(Check);实习基地反馈与筛选(Action)。建立有效的实习实训基地考核机制,管理部门、学生、企业和指导教师的全员参与,充分调动指导教师、学生等实习实训的积极性,从而最大限度地保证实习实训环节的顺利进行,同时持续提高实践环节整体的质量和水平。
(四)两端延伸性保证实习生全面能力提升
本系统的实习管理范围向两端延伸,不仅从实习期开始关注实习生的管理,以及实习效果研究,还从实习计划准备阶段的学生以及完成实习己毕业的学生入手,理清、疏通实习的脉络,溯本清源。在校外实习之前,山东旅游职业学院饭店管理系便一直利用百川花园酒店的经营管理训练专业学生,为校外实习奠定坚实的基础。特别的,本项目组积极拓展实习生的对外交流与语言能力,开发跨国在线合作课程,切实提高了酒店管理实习生对酒店业全球化的理解、对外交流与语言能力。
(五)大众传媒与互联网思维扩大实习影响力
本体系贯彻互联网思维,双导师制度中提出建设网络课程,利用微信的大众传播功能建立实习管理沟通平台,双导师信息沟通平台、学生学校实习基地沟通平台。
本体系的最终落脚点在建立实习管理沟通平台:双导师信息沟通平台、学生学校实习基地沟通平台、学生素质达标平台。以最新的“互联网+”的形式来完善实习管理系统的建设。如,饭店管理系以优秀实习生事迹为主要内容的每周一星的微信推送,为广大实习生甚至在校生提供了学习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