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论文中心 >

高职学生经典诵读能力培养现状分析

2018-09-05  |  点击:  |  栏目:论文中心

作者:马经义
  [摘 要] 高职学生经典诵读能力培养越来越受到重视,从高职院校对经典的界定与诵读内容的选取、经典诵读意义的阐释、经典诵读培养方法的研究以及经典诵读培养存在的问题等四个方面进行了梳理与分析,旨在从高职学生经典诵读能力培养的现状中寻找问题从而提升其培养质量。
  [关 键 词] 高职学生;经典诵读;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12-0072-02
  2017年初,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专题,阐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具体工作。正因如此,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已被各高职院校融入人才培养体系并具体实施。作为高等职业院校,经典诵读是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最主要的形式之一。然而在实际教学中,高职院校对学生经典诵读能力培养的现状如何呢?我们将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梳理与分析:
  一、对经典的界定与诵读内容的选取
  何谓经典?这是进行经典诵读之前必须界定的概念。看似一个很简单的问题,回答起来却异常复杂。因为中华文明延绵了几千年,成就了博大精深的文化体系,处处都是经典。例如,从学术层面上看就有先秦诸子经典、两汉的经学经典、魏晋的玄学经典、隋唐的佛学经典、宋明的理学经典、清代的朴学经典等;从文学层面上看又有上古的神话经典、两周的诗歌经典、先秦的散文经典、汉代的辞赋经典、唐代的诗词经典、宋代的传奇经典以及明清的小说经典,这一切经典构成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脉。
  那么在高职学生经典诵读中,如何界定经典,从而选择经典诵读文本呢?从现有的文献资料来看,很多高职院校界定经典,皆是从汉语语境下“经典”一词的含义入手的。“经典”的含义,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经典是指包括学术和文学两种不同形式下的权威性和典范性著述。而狭义的经典是指以儒家和道家为主的根源性典籍。所以概括性地说,经典就是具有超强生命力,始终活在当下并持续不断地影响、润泽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著述。然而从现有的高职院校經典诵读实施情况而论,绝大多数院校划定的经典范围都只在《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老子》《庄子》《诗经》《易经》等为代表的先秦诸子之学中。换而言之,当下高职学生诵读的经典文本几乎都是以儒、道两家为主的学术经典。似乎在高职院校经典诵读的概念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约等于“四书”与“五经”。
  将经典范围框定在学术经典的范畴,原因何在呢?笔者认为,这是混淆了“优秀传统文化”与“国学”的概念。优秀传统文化的范围囊括了上文提到的学术经典和文学经典,,但是国学的范围却比优秀传统文化的范围小得多。国学原本是晚清时期区别于西方学术而诞生的新概念,所以国学的概念是指中国的固有学术传统。著名学者马一浮先生就主张,所谓国学就是研究《诗》《书》《礼》《易》《乐》《春秋》的“六艺之学”,可见国学的范围只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学术经典部分。当下我们常常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笼统地称为“国学”,这势必误导了大众。所以在高职教育中原本应该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就被不自觉地框定在了固有学术的范畴。这就是造成经典诵读内容选取局限在“三玄”“四书”“五经”之中的根本原因。
  问题随之而来了,虽然“四书”“五经”都属于华夏文化的元典,理所当然是经典诵读的对象,但是这些著作几乎都是理论性较强的学术经典,其中所阐释的学理与哲理可谓博大精深,很难通过一般的诵读掌握其精髓。现实也告诉我们,高职学生对学术经典的诵读效果并不理想。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因为我们界定经典以及选择经典文本时忽略了一个重要的前提,那就是学情分析。高职学生的文化基础原本薄弱,在此基础上去应对广博的学术经典,心有余而力不足,久而久之学生诵读的兴趣就会消耗在学术经典的浩繁之中。所以,此时我们应该回过头来重新界定经典内容,准确地说是为高职学生划定符合他们学情的经典范围。这是提升高职学生经典诵读能力从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第一步。
  二、对高职学生经典诵读意义的阐释
  高职院校开展经典诵读意义何在,从现有的研究文献中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诠释:(1)着眼于学生自身,经典诵读有助于学生健全身心人格,端正礼仪行为,固化伦理道德,提高感悟力、审美力,加强记忆力等。(2)着眼于教育,经典诵读有助于专业学习的提升,能构建和谐校园,引领企业的精神文明。(3)着眼于社会,经典诵读符合社会发展需要,可以为社会输送品学兼优的高技能人才。(4)着眼于文化传承,经典诵读是民族文化得以延续的最好方式。综合起来看以上四个方面的意义阐释都指向一个方位,那就是经典诵读培养的是学生的素质,以素质目标作为经典诵读的终极意义,这当然不会有错,似乎也是一个不需要再加以阐释的话题。然而,当我们纵观各类诠释高职学生经典诵读意义的时候,总觉得其中少了一项最为重要的意义阐释,这项意义直接关乎高职学生经典诵读培养的终极效果。那么这项意义是什么呢?
  对高职教育,其总目标是为国家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其中有五个“对接”及其关键,它们分别是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对接。那么,高职学生经典诵读能力培养属于哪一个“对接”呢?应该是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对接。高职学生经典诵读能力培养正是实现职业教育对接终身教育的基础。所以被遗忘的这项意义就是经典诵读可以实现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对接的意义。这项意义为什么关乎高职学生经典诵读培养的效果呢?因为职业教育和终身教育对接靠的是一种惠及终身的学习能力,这种能力分解之后就是一个人的阅读能力、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而经典诵读正是培养这种能力的最佳做法。如果没有这项意义的阐释,这项意义不被重视的话,经典诵读就只能浮在表面成为一种形式,而不能落到实处升华成能力培养,如此一来势必影响高职学生进行经典诵读的价值。在当下的高职学生经典诵读过程中,我们确实看到了这种遗憾的普遍出现。所以这个时候我们似乎看清楚了一个问题,高职学生经典诵读首先培养的是一种能力,只有能力目标达到了才能实现素质目标。

相关文章:
  • 1 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语文教学的路径探究及思考
  • 2 基于CiteSpace的国际中文教师文献综述可视化研究
  • 3 新时期职业本科院校音乐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路径分析
  • 4 医药院校药物化学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与实施
  • 5 高校军事理论课程互动研讨式教学模式探析
  • 6 装备维修保养技能训练课程教学设计探析
  • 7 制药工程工艺设计实验模拟车间型教学探究
  • 8 产教融合视域下卫星导航定位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 9 应用型本科商科专业教材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 10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课程案例库建设及案例式教学的探索应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